靜網PWA視頻評論

哪些藥物會導致耳聾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文/陸基宗(無錫市人民醫院主任藥師)
耳毒性藥物、耳毒性抗生素及藥源性耳聾已為大眾所熟知。但藥物如何導致耳聾?如何有效地預防?耳鳴與耳聾的關係如何?人們卻知之不詳。
預防耳聾,應從預防「耳鳴」著手。內耳中的耳蝸(一個似蝸牛殼狀的器官)上覆蓋著上萬個毛細胞,它們可把聲音的振動轉化為電化學信號,再由神經傳導人大腦後轉換成聲音,使人產生聽覺。當耳蝸內毛細胞受到多種因素(如藥物、噪聲等)損害時,由它們轉化的電化學信號的頻率和強度發生本質性變化,在腦神經中轉化成鳴響聲,於是產生耳鳴或眩暈、口角麻木;若毛細胞繼續受損,耳鳴更為發展,出現耳悶脹感、鼓室積液和聽力下降,直至產生永久性耳聾。
專家指出,預防藥源性耳聾,應首先從預防「耳鳴」著手。耳毒性藥物對聽力的損害,開始時表現為耳鳴,繼而聽力下降,伴以眩暈乏力,口唇麻木,視力模糊(該藥對聽力、視力和神經等多系統均有損害),隨後暫時性聽力消失(瞬時耳聾),若不停藥,最終致聽力完全消失(耳聾)。
耳毒性藥物多達十幾大類、近百個品種,其中主要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大小依次為:新黴素、妥布黴素、慶大黴素、紫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阿米卡星)、鏈黴素、多黏菌類、小諾黴素(相模黴素)和核糖黴素等。此外還有多種耳毒性藥物,如抗癌藥奎寧和氯喹,抗癌藥氮芥和順鉑,抗凝血肝素,抗結核藥PAS(對氨基水楊酸鈉),以及利尿藥呋苯胺酸(速尿)和利尿酸等等。耳毒性藥物大都同時具有腎毒性,對此腎功能不良者尤應格外注意,以免雪上加霜。
特殊人群,如小兒(特別是嬰幼兒)、老人、孕婦等因病需用上述藥物時,應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可不用者儘量不用,可用低毒性(氮芥類)藥則更佳。用藥過程中必須仔細觀察、體會,若出現口唇麻木、眩暈乏力、聽力下降和耳鳴者,必須立即停藥或調換其他藥,此為早期耳毒症狀,此時聽力毛細胞已輕度受損,但停藥後大多可恢復。
嬰幼兒、老人對耳毒性尤為敏感,他們之中有的人只用過幾次藥即出現耳鳴、輕度耳聾,對此應格外注意。孕婦患病用藥,藥物可經血一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極易致新生兒聽力受損而致聾(先天性耳聾),故孕婦應絕對禁止使用上述耳毒性藥物,除非疾病危及孕婦生命。
近年研究表明,藥源性,耳鳴和耳聾與「母系遺傳」關係密切。即按「外婆——母親——女兒」單向遺傳。故對有此遺傳傾向的家屬用藥時,應特別小心,且應追蹤訪問,一有耳鳴,即刻停藥,並做簡易的聽力測試,否則必然導致耳聾這-可悲局面,遺憾終生。
噪聲污染可加重藥物對聽力的損害。高頻率、高強度的噪聲可增加聽神經對藥物的敏感性,由於噪聲能增加內耳屏障的滲透性,促使耳毒性藥物蓄積,而加重耳鳴、耳聾症狀,故應遠離噪聲,包括工業噪聲、城市噪聲和家電噪聲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