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西藏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問題探討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 西藏 經濟 近年來有了很大的 發展 ,GDP年平均增長率加快,但其總體發展水平仍處於相對落後狀態。本文擬從經濟的資源要素出發,通過人口、資金、資源的現狀分析,試圖詮釋其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西藏經濟 經濟總量 產業結構 農牧民收入
  
  一、西藏經濟發展的現狀及特點
  1.關於資源:豐富的資源優勢並未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
   自然 資源。西藏的草地、森林、水能、礦產、地熱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這是西藏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現已發現的礦產達100多種,探明儲量的礦產居全國前五位的就有十幾種,但受 交通 、能源、技術等方面的限制,西藏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很不充分。西藏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為2億千瓦,占全國水能資源的30%,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有5600千瓦,占全國總量的20%,但現已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還不足可開發利用的0.5%。光能資源:西藏海拔高,緯度低,太陽輻射強烈,總輻射值接近世界最大值,在世界上僅次於非洲撒拉沙漠地區,其豐富的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具有極大的潛力。除此之外,西藏土地資源的面積之大居全國之首,熱能儲藏量居全國之冠,其森林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開發前景,但這些有利條件目前尚未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優勢。
  人文資源。人文資源包括各種文化資源,如語言、服飾、電影、戲劇、 音樂 、宗教等,以及豐富的 歷史 文物資源。西藏有遍布各地的富有民族傳統特色的人文資源,以藏傳佛教文化為核心的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大昭寺,舉世聞名的扎什布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等佛教寺廟,及濃郁的藏族風情,是西藏文化產業的資源依託。但由於基礎設施落後,尤其是交通條件太差,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率較低。文化產業才剛開始萌芽。
  區位資源。西藏的區位資源具體體現在它位居祖國西南邊疆的地理位置。西藏邊境線約4000公里,與南亞五個國家和一個地區接壤,具有發展邊境貿易獨特的地緣優勢。據史料記載,早在1000多年前,西藏就有邊境貿易,邊境線上邊民互通有無,進行經濟文化的交流,形成眾多貿易場所。現在西藏對外通道交通便利,貿易基礎相當牢固。如亞東口岸,距不丹首府適布約300公里,距錫金首府甘托克約100公里,到印度沿海城市加爾格達也只有幾百公里,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120公里,離西藏首府拉薩460公里,且都有公路相通。但由於諸多因素,西藏區位資源的優勢並未在西藏經濟發展中顯現出來,其邊境貿易總體規模仍然很小,對外貿易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
  政策資源。中央政府歷來將西藏作為全國的特殊貧困地區而加以關心和扶持,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靈活措施。作為我國五個民族區域自治區之一,西藏享受著諸多的優惠政策和待遇。僅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裡,中央先後四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此外,西藏還擁有強大的政策彈性空間,有條件制定和實施一些特殊政策,這些為西藏各族人民發展生產起到很好的調動和促進作用。在全國大陸的31個省市(區)中,能享受以上這些優惠政策待遇的惟有西藏。
  2.關於人口:勞動力素質偏低,人力資源匱乏
  西藏自然資源豐富,但社會經濟資源匱乏,尤其是人力資源的缺乏更為突出,已經構成了現階段西藏經濟發展的瓶頸。西藏和平解決50年來,大力發展科技 教育 事業,適齡兒童入學率由解放前不到2%提高到現在的85%以上,但全區文盲、半文盲仍高達36%,在全國最高。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僅占人口的5.97%,大學文化程度占0.56%(高中文化程度含中專文化人口,大學文化程度含大專文化人口),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3.7年。絕大部分人口文化程度還未達到小學4年級水平.每10萬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人口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最低。產業部門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也相對較低,如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 工業 系統職工,平均受教育時間僅4.3年,絕大部分職工文化程度不足小學5年級水平。全區從業人員中不識字的比例高達67.4%(全國為11%),1998年全區國有 企業 職工人數為73650人,其中大學、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職工的所占比例分別為2.1%,8.4%和31%,平均每萬名職工中有工程技術人員196人(全國為626人)。由此可見,西藏總體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存在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
  3.關於資金國家的大力援助並未形成西藏經濟的「造血」機制
  據不完全統計,從1952年到2000年,中央財政補助逐年增加,在近50年中,累計補助達500億元左右,加上近幾年的共計600億元以上。中央政府不僅通過財政補貼而且號召內地省(市區)對口援助西藏。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由部分省區(市)援建43項工程,總投資4.8億元;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援助西藏建設62項工程,投資總額23.8億元;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國家直接投資117個援藏項目,總投資312億元;各省市對口支援建設項目70個,總投資10.6億元。我國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對中央財政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依賴,但能享受優惠待遇並保持較大增長的民族地區只有西藏。但從實施的結果看,中央的巨額財政撥款和全國的援助,並沒有形成西藏強有力的「造血」機制,反而滋生了向國家等、靠、要的依賴心理,造成了西藏經濟對中央和其他省區(市)強烈的依附性。
  二、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西藏至2005年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全區國民生產總值5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長速度,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經濟增長不等於經濟發展,在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
  1.農牧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差距拉大
  (1)西藏與內地 農村 的收入差距拉大。1980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與全國僅差3.2%,由於多種原因,近20年來,西藏與全國發展差距越拉越大。1985年,西藏農村人口年平均「純收入」為353元,同年全國農村人口的平均「純收入」為398元,相差45元。1990年西藏農村人均「純收入」447元,全國農村人均「純收入」為630元,相差183元。2001年西藏農村人均「純收入」1404元,全國農村人均「純收入」為2366元,相差962元,其人均純收入與全國相差40.9%,差距進一步拉大。
  (2)西藏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幅度也在不斷擴大。1994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收入3596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83元,城鄉差距為2413元。1997年西藏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高達5214元。2001年西藏城鄉純收入差距竟高達6465元。2005年西藏城鄉收入高達6336元。
  從以上數據看,西藏農牧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西藏城鎮居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的年平均收入為6907元,而同期西藏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高達7912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4%, 說明西藏的城鄉收入差距不但顯著且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並且這一差距仍在繼續拉大。
  2.經濟總量低
  西藏國民生產總值其總量長期以來是全國最低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長期處於後幾位。以1998年為例,國民生產總值僅為91.18億元,約占全國總量的0.1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3716元,位列全國倒數第三,僅高於位於全國倒數第一和第二的貴州省和甘肅省。產業結構中,西藏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所占比重最高, 第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是全國各省區最低的,第三產業比重最高,超過50%。如2002年,西藏第一、二、三產業比例為24.6:20.4:55,農業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10個百分點,而工業比重卻比全國低5.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超過50%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農牧民從第二,三產業得到的生產性純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7%。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