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試論澳大利亞的「亞太經濟」策略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 隨著世界 政治 格局的演變和 經濟 重心的轉移,澳大利亞的對外經濟策略發生了重大改變,因此,必須制訂出新的經濟 發展 戰略。澳大利亞推行亞太經濟策略,是由其國內、國際經濟特點所決定的。由於澳大利亞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 工業 原料產地之一,因此,澳大利亞把注意力轉向亞太地區,對該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和 挑戰。
  [關鍵詞] 澳大利亞;亞太經濟策略;根源;意義;問題和挑戰
  [中圖分類號] F279 [ 文獻 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7)12-0119-03
  [作者簡介] 劉有發,江西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西文化、澳大利亞經濟。(江西 南昌 330013)
  
  澳大利亞位於西南太平洋地區,面積達76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口僅20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雖然地處亞太地區,卻完全由歐洲移民統治,屬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因此長期被西方看作為歐洲的海外部分。進入7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和經濟重心的東移,澳大利亞的對外經濟策略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它開始重新審視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制訂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一是欲將澳新緊密經濟區與東協結為一體,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發展多邊經貿關係。二是以亞洲為重心,優先發展同日、中、韓等國的雙邊貿易關係。由此,澳大利亞的經濟和外交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筆者試從這一 歷史 性轉變產生的根源與意義作一概要論述。
  
  一、二戰與澳大利亞對亞洲認識的轉變
  
  澳大利亞認識到亞洲的重要性,並與之建立關係始於二次大戰。這種變化是在它逐步擺脫了英國對其外交的控制之後發生的。二戰中,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英倫三島已自身難保,根本顧不了澳大利亞。為了自身利益,當時執政的澳大利亞統一黨領袖萊n斯不顧英國和黨內外保守勢力的反對,決定同美國、日本、 中國 建立正式外交關係。1939年萊n斯去世,繼任總理孟席斯同樣重視亞太地區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1940年9月,澳大利亞終於擺脫了英國的外交控制,開始向亞太大國派譴使節,在對亞洲關係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說二戰以前,澳大利亞還在緩慢地了解、接近亞洲,那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則使其迅速、無情地捲入了亞洲。
  1942年2月19日,日機轟炸澳大利亞達爾文港,面臨歷史最嚴峻的考驗,澳大利亞被迫做出兩項重大決策:一是決定和美國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抗擊日本侵略,將澳大利亞建成美國太平洋後方基地。二是將保衛本國安全作為首要任務。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作為亞太地區主要抗日國家之一和同盟國的一員,澳大利亞也在對日停戰協定上籤了字。二次世紀大戰使澳大利亞從孤獨的「南方大陸」變為亞洲反法西斯盟國存亡與共的國家,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它對亞洲的認識,促使其重新制訂亞洲政策。
  
  二、「亞太經濟」策略確立的根源
  
  澳大利亞推行亞太經濟政策,是由國內和國際形勢決定的。就國內而言,長期以農、礦業為經濟支柱,使其嚴重依賴於國際市場。從國際上看,歐洲經濟一體化,英國加入歐盟,拋棄了澳、新(西蘭),迫使澳不得不就近尋找貿易夥伴。而亞洲太平洋地區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的焦點。因此,澳大利亞轉向亞太地區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迅速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吸引力所決定的。
  (一)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
  澳大利亞地域遼闊, 自然 資源豐富,初級產品(農牧產品和礦產品)的生產和輸出長期是其經濟命脈。
  澳大利亞享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輸出國和第二大羊肉出口國,其羊的頭數占世界總數的1/6,羊毛產量占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70年代以來,其養牛業也迅速發展,80年代其牛肉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約占世界牛肉出口量的1/4。種植業方面,澳大利亞的兩項出口大宗是小麥和甘蔗,長期以來是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小麥出口國。7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第二大蔗糖出口國,僅次於古巴。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成為世界第二大農產品輸出國,農產品在其出口產品中長期占很大比重。
  澳大利亞不僅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也被人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但是直到50年代,澳大利亞還是一個需要部分進口資源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石油、鋁土甚至鐵礦石的一部分都有賴於進口。然而50年代中期以後,情況發生了戲曲性的變化。1955年,在昆士蘭的韋帕,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鋁釩土礦。1957年,在紐曼山找到了新的大鐵礦。此後10年中,不斷有各種新的礦藏發現。到60年代末,澳大利亞已被證實是世界上鋁土礦蘊藏量最大的國家,鐵礦石的實際蘊藏量居世界第三位,同時找到了石油、天然氣和更多的煤以及鈾、鋅、鎳等數十種礦藏。1973年,澳大利亞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鋁釩土礦生產國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國。此外,它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鈾的主要出口國,第三大黃金生產國和錳礦石的主要出口國。到70年代中期,礦產品的出口價值已占澳大利亞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澳大利亞的上述經濟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嚴重依賴於國際商品市場。因而,澳大利亞要發展和繁榮就必須與世界各地建立廣泛的經濟聯繫,尤其是與亞太國家建立密切的經濟往來關係。
  (二)澳英傳統經濟關係削弱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的對外經濟關係主要面向英國和大英國協國家。二戰前,澳大利亞出口總值的70%輸往英國等歐洲國家,英國在澳的投資約占在澳外資總額的70%以上。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下降,並開始在遠東地區收縮。1949年,英國供應了澳進口貨物的50.5%,並接納其出口總額的42.2%,1958 -1962年間,英在澳投資占澳大利亞同期外資總額的50%以上,60年代以後,英在澳對外關係中的地位迅速下降。澳對外出口額在澳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69年的11.9%下降到1995年的4.8%。導致兩國貿易關係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其一,二戰中,英澳關係受阻,美國伺機進入澳大利亞市場,排擠英國勢力;其二,英國在戰後經濟實力下降;其三,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由於歐共體實行貿易壁壘政策,對歐共體以外的國家徵收高額農產品差價稅,稅額相當於以前農產品關稅的三倍。迫使澳向亞洲尋找新的市場。
  1992年就任的基廷總理說:「澳大利亞靠近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亞洲,而且已同它建立起密切的經濟關係,這是我們澳大利亞人歷史性的好運氣。」他還說,「澳大利亞人必須認識到,我們的未來已不能再靠地球另一端的歐洲,而要依靠自己的鄰居,即經濟蓬勃發展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的輿論也普遍認為,無論是從戰略上、政治上,還是經濟上考慮,澳大利亞和亞太地區已成為一個相互聯繫的實體,它和亞太地區的前途息息相關。
  (三)亞太地區的經濟崛起對澳大利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亞洲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處於世界前列,從經濟增長率來看,70年代起,亞洲地區的平均增長率為8%,1981-1987年間,歐共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為1.8%,美國為3.1%,日本為3.8%,韓國8.6%,香港 5.8%,東協國家如泰國5.6%,馬來西亞4.5%,而中國為10.4%,而且在80年代初時,東北亞地區已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區。高速發展的亞洲經濟已成為帶動澳大利亞經濟復甦、回升的火車頭。澳大利亞之所以於1991年陷入經濟衰退後,在短短兩年內走出戰後最長的低谷,經濟增長率上升到4%,在經合組織的25個成員國中名列前茅,其關鍵在於亞洲國家為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同時,面對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歐洲聯盟的擴大,澳大利亞深感與傳統的西方貿易夥伴關係正在「疏遠」,如果在被排除在亞洲經濟圈外,前景實在堪憂。總之,亞太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引起了澳大利亞的關注和重視,在其政界、工商界、學術界都產生了深刻的反響,尤其就經濟發展而言,亞太經濟為澳大利亞提供了它急需的市場和機會。亞太的發展和繁榮成為澳大利亞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因素,也是澳大利亞未來希望之所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