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潛在威脅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近一年多來, 中國 金融 業對外開放「昂首闊步」,各類銀行踴躍賣身,正走上一種不歸路。
  去年年報顯示,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銀行都顯示出利潤的高速增長的可喜局面。一定範圍內的效率改善和利潤改善是可以預期的,並且和中資銀行賣身的程度成正比。所以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 問題 上,靠試點是不能證明什麼問題的,結果會支持把中資銀行全部買給外資銀行才最有效率。
  引進外資的銀行發生的變化對未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銀行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別的銀行引進,而自己不引進,會感覺受到了不公平競爭,是一種非常吃虧的事情,所以最後都將傍上一兩個國際金融大款。中國的金融領域就是這樣逐步失守著,最終會完全淪陷。
  下面轉載一篇談利用外資的文章,筆者認為對當前的金融業開放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危險降臨卻不知: 說是中國 經濟 強勁增長, 不如說是外國經濟在中國強勁增長!
  商務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外商投資 企業 對外貿的貢獻率為57.4%。
  由中國併購 研究 中心出版的《中國產業地圖》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除 工業 領域外,外資對我國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呈加速趨勢。
  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導份額的大型超市領域,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占有絕對優勢。中國零售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高端市場已經失守。隨著外資從高端市場向下延伸,民族零售企業在中低端市場也將面臨逐漸萎縮的危險。
  現在是終端為王的 時代 ,誰掌握了流通渠道,誰就掌握了工業命脈。如果放任外資企業壟斷我國的流通渠道,中國的企業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貼牌產品的加工車間。從某種意義上講,外資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國經濟,而且控制程度還在不斷地加深,與其說是中國經濟在強勁增長,不如說是外資在中國飛速 發展 更加準確。
  可怕的不是危險本身,而是危險降臨卻不自知。我們不能被外資帶來的GDP增長所蒙蔽,必須看清楚外商在華投資的另一面 
  特徵之一,利潤的離岸化。
  美國《華爾街日報》有過一段報道:「Wanda無線滑鼠是羅技最暢銷的產品之一,在美國的售價大約為40美元。在這一價格中,羅技拿8美元,分銷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進入Wanda零部件供應商的腰包。負責營銷的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這裡450名員工的薪水加在一起比蘇州裝配廠4000名中國工人的薪水總和還要高出很多。中國從每隻滑鼠中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資、電力、 交通 和其他經常開支全都包括在這3美元里......」 。
  這篇報道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在外資流入中的實際所得。據有些經濟學家的估計,外國投資商拿出30%的資本,擁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潤。而"貼牌生產"更甚,外國人拿走了92%的利潤,中國最多拿到8%。
  特徵之二,大量地消耗資源,嚴重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中國環保總局的一位副部長曾深有感觸地說:「什麼是世界工廠?就是用自己的資源替已開發國家生產低級工業品,用自己的身體去承受污染,所賺取的不過是微薄的加工利潤」 。
  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員,只顧抓眼前的經濟利益,不計成本地引進或批准一些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外資項目上馬,如化工行業、焦炭生產、電解鋁等等。這些行業由於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影響 人民身體健康和 社會 經濟的發展,許多已開發國家早已禁止在其本國生產,但我國許多地方卻趨之若騖。
  由於已開發國家將一些會產生嚴重污染的產業向我國轉移,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工業廢氣越來越多,大氣污染日趨嚴重,水質越來越差。空氣污染加劇的直接後果就是居住在城市的人們的疾病增多。據報載,空氣污染嚴重的北京,呼吸道疾病在導致死亡的疾病中占第四位。1949年以來,我國城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0倍,污廢水排放量增長25倍,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對全國10.97萬公里長的河流進行監測的結果表明,三類以上水質的河流長度占70.1%,這表明大部分河流已經被污染。由於水質變差,許多地方的土壤中鉛、砷、鎘等含量過高,種出來的蔬菜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吃了會危害人體健康。據估計,中國每年由於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生產力和相關衛生保健方面的損失大約1700萬美元,如果按2004年中國貿易依存度70%的比重來衡量,中國每年因外貿造成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約為1190億美元。如果按2004年外企對外貿約57.4%的貢獻率來算,每年外資造成中國資源和環境的損失約683億美元,已超過改革開放以來任何一年的實際利用外資額。
  特徵之三,外資併購造成大量賤賣國有資產的事件發生
  由於 目前 國家對出售國有資產缺乏統一標準和完善的機制,地方各級政府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從「小局」出發而不是從大局出發,導致低估、賤賣或贈送國有資產的事情時發生。如,在洽談中外合資時,少數外商利用中方急於尋求資金的心理,在對中方資產評估上討價還價,有意低估中方資產價值,以降低中方股權比率,提高外商所占股權比率;一些中方代表則為了追求當前政績,或得到一些「好處」,也在資產評估中迎合外商,低估國有資產,以促成國有資產早點賣出,反正資產不是自己的,虧了也不心痛,從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類現象在國有企業改組過程中最為突出,而且涉及面廣。又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得短期回報,把一些經營得比較好的合資企業或國內企業出售給外商,拱手讓出國內市場和未來的收益,造成國有資產變相流失。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