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校輔導員就業安全教育探究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摘要]隨著自媒體平台的發展、升級和推廣,新時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就業機會、就業質量發生了很大改變,影響畢業生安全就業的因素更多元和複雜。輔導員要在自媒體環境下,充分分析就業安全問題及原因,從樹立正確觀念、加強家校聯繫、做好就業指導等方面切實做好安全就業教育,保障畢業生安全就業。
[關鍵詞]自媒體;輔導員;就業安全教育
一自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求職中的安全問題
1人身安全問題
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辨識能力有限,加之求職心切、渴望成功的心態影響,極易受不法分子的利誘和利用。一些違法組織和個人在自媒體平台偽裝身份,經過包裝的虛假消息或通過熟人介紹工作為由,將大學生引誘到違法組織中來並通過控制人身自由、洗腦教育,甚至人身安全威脅等方式,在大學生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逼迫或煽動大學生做違法違規之事,嚴重危害著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安全,影響著社會穩定。
2財產安全問題
大學生求職過程中財產安全問題,一類是一些中介公司或用工單位巧立名目收取費用,以介紹工作、提供諮詢、保證就業為名,收取包括置裝費、培訓費、資料費、保證金等各種費用,並以各種理由拒絕退還,使學生蒙受經濟損失。另一類,是以微商、網絡直播為主的詐騙形式,誇大同學、朋友做微商、視頻直播的成功案例,向求職的大學生宣揚「工作輕鬆、賺錢容易」的狀況,引誘大學生以交會費、購買商品等投資方式加入組織,結果商品賣不出去或直播無人打賞而損失慘重。
3信息安全問題
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漏洞,攻陷招工部門網站或自媒體平台,從中竊取網民的個人信息,並將個人信息非法倒賣給各種私人組織或機構,助其實現強行推銷的目的,或進一步通過電話、網絡設計騙局,引誘大學生本人及家庭上當受騙,引發不良後果。另一方面,大學生在網絡上瀏覽或收集就業信息時,不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隨意在網絡平台下留下個人信息,此外,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媒體平台者都是自己「朋友圈」的同學、朋友,信息可靠性高而放鬆警惕,任意出借或透露身份信息給別人,結果個人信息被盜用造成不小經濟損失,近年來屢見報道的連環校園貸事件就是此類信息安全的典型案例。
4心理安全問題
對欠缺個人職業規劃、缺乏真偽辨識和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的大學生而言,面對多元化思想、多樣化選擇,感到煩躁焦慮,無所適從。有些大學生由於不恰當的個人比較而低估自我能力,出現自卑心理,而有部分學生,因個人就業期望值過高,缺乏求職技巧,在求職中屢屢碰壁,容易產生自我否定和自暴自棄的情緒,甚至有學生在遭遇不法侵害而導致個人合法權益受損時,極易引發求職挫敗感,從而出現拒絕就業、拒絕接觸社會等逆反心理。
二自媒體環境下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的因素分析
1高校畢業生個人原因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就業心態影響著他們對就業信息的接收和判斷。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或面臨求職時,容易受到就業形勢的影響及自媒體平台就業創業個案的刺激,在追求工作輕鬆穩定、福利好待遇高的就業觀影響下,出現急於求成、渴望成功的求職心態,不少畢業生不顧個人自身條件、不甄別信息真偽,在網絡的信息海洋中迷失了方向,引發安全問題。此外,在面對自媒體提供的龐雜就業信息時,缺乏辨識、分析能力,當遭遇不簽合同、控制人身自由、剋扣福利待遇等損害個人利益的事件時,由於缺少維權意識,大學生不懂也不敢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或是以忍耐的態度縱容這些侵權行為,為自身求職埋下極大安全隱患。
2畢業生家庭原因
大學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員關係及就業期望等會對個人的就業選擇產生影響,一方面,很多家長由於教育成本的重壓,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態,對子女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對畢業生找工作提出許多不切實際的要求,導致部分學生背負沉重的社會、家庭的雙重壓力,容易產生厭世、避世的想法或手段。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尤其農村貧困家庭,不熟悉甚至不懂使用自媒體平台,不了解學生通過何種渠道接觸到的就業信息,因此無從判斷這些渠道和信息的合法性,即使家長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常識,由於缺乏與學生及學校的有效溝通,不能對畢業生求職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及時發現、協助解決,忽視學生所承受的就業壓力、心理落差,當發生學生就業安全問題時,容易把責任歸結到學校教育、老師指導不到位上。
3學校教育的原因
各高校一直將安全穩定工作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和維護學生安全,從設置安全教育課程到班級安全主題班會,從校園網時時宣傳到宿舍安全知識學習,將安全教育滲透到校園的各個方面,但畢業生人身安全、財務安全和就業安全等問題仍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高校安全教育仍有漏洞,除了學生自身防範意識薄弱的原因外,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偏頗、方法欠缺,安全教育說教多實操少,就業安全尤其網絡求職安全涉及少、對校外實習和求職的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受限等問題,使得安全教育效果有限。
4國家政府部門監管的原因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整治措施和長效管理機制、處罰態度力度不夠強硬等漏洞,在大學生喜歡的自媒體平台上不實招工信息,吸引涉世未深、缺乏防範意識的大學生關注,進一步對其實施詐騙,或是通過自媒體平台宣揚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意圖動搖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儘管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採取封網、罰款及其他行政處罰,對自媒體平台相關團體和個人起到一定震懾作用,但有部分不良組織和個人抱著僥倖心理,偽裝身份另起爐灶,對大學生安全就業造成新的威脅和不穩定因素。
三自媒體環境下輔導員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教育的思考
1引導高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就業觀,增強自身安全意識、提高防範能力
在求職過程中,高校大學生要培養良好就業心態,充分做好「內外」準備,「外」準備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證書、獎狀、科研成果以及其他求職資料等顯性材料。「內」準備包括求職心態、知識體系、就業信息、道德品質、綜合能力等隱性實力。為此,在自媒體環境下,輔導員要引導大學生強化自身內外修養,增強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擾和影響,通過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就業實力,同時理論聯繫實際,在求職中學以致用,面對自媒體平台提供的多樣化就業信息,學會運用媒體資源和自身社會關係提高判斷能力,注重就業信息的篩選和甄別,注意個人和家庭信息的保護。同時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了解國家在就業創業方面相關制度、法規、政策等,遇到欺詐、違約等不良事件時,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加強畢業生家庭與學生的溝通,為學生安全順利就業提供支持與動力
高校大學生因個人能力差異、家庭期望不同及就業環境變化等主客觀原因,在求職中承擔了不同程度壓力,容易出現情緒起伏、心態不穩定的情況,此時,家庭需要通過面對面聊天、電話溝通,甚至使用微信、QQ等自媒體平台與學生進行交流,關心和了解他們的求職意願、求職進展及心理動態和遇到的困難問題等,盡己所能幫助畢業生解決實際困難,利用家庭成員豐富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幫助他們判斷就業信息真偽和分析職業發展前景,提供可參考意見,同時還可依託家庭的社會關係網協助畢業生收集可靠就業信息,爭取更多就業資源,助力學生就業。但在溝通過程中,避免因過度關心而增加畢業生的心理壓力,引發他們失落、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此外,家庭成員可以充分溝通和協商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就業選擇,為學生在擇業、就業方面提供意見和參考,為他們出謀劃策,及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和情感支撐。
3結合就業指導做好畢業生安全教育,切實提高就業服務質量
首先,在就業指導中增加安全教育比重。系統傳授安全常識,使用課堂講授、校園網平台、就業相關APP、自媒體平台等渠道,實現安全教育線上線下無縫連接,並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實操演練和其他大學生喜愛且樂意接受的方式,將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安全教育做到入腦入心。其次,輔導員要多方面提高就業服務質量,為學生安全順利就業保駕護航。藉助校園的網絡技術和平台,時時關注就業信息情況,及時為畢業生做好把關工作,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對就業信息進行求證、核查,及時舉報、剔除虛假信息,確保畢業生的信息安全。同時輔導員還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平台互動性強、不受時間空間制約的優勢,構建自己的自媒體平台,如微信公眾號、微博、討論群、網絡直播等形式,加強與畢業生的聯繫,進一步開展就業指導跟蹤,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並結合畢業生求職中的問題,在線開展團體和個人諮詢,提供針對性就業指導、疏導畢業生心理壓力,在畢業生遭遇就業安全危機時,主動出面調解,協助畢業生合法維權,以保障畢業生安全就業。
參考文獻:
[1]李芹燕.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4(2):89-92.
[2]鄭恆毅,王偉,劉瑜.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212-218.
[3]翟雲秋.高校大學生就業安全及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102-104.
[4]張繼延,白澤朴.大學生就業安全問題探微[J].高等農業教育,2010(7):86-87.
作者:覃柳雲 單位:廣西科技大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