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青少年自殺相關因素分析與預防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作者:盛秋菊 王洪濤 金良怡
【關鍵詞】青少年;自殺;相關因素;干預措施
  生命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是極為珍貴的。然而,近年來,自殺卻成為一種嚴重危害 社會 公共健康的 問題 ,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自殺每年造成全球約100萬人死亡,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更為沉重的是,自殺正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增長。在我國,自殺已成為15 a~34 a人群的「首要死因」。如花的生命還未來得及綻放就黯然凋零,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令人痛心的結局,看著一樁樁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深刻反思[1]。
  1 青少年自殺相關因素
  綜觀近年來各種青少年自殺事件,不難發現,這些青少年在遇到一點挫折打擊後,就把自殺作為解決問題,或是逃避挫折的方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年輕的生命如此脆弱的心靈呢?WHO駐華代表Cfistobal Tunon博士這樣說:「青少年好比蝴蝶,他們經歷著從毛毛蟲到蝴蝶之間的層層蛻變。這種蛻變充滿著潛能,但又很脆弱」。 發展 心 理學 家認為,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青少年生理上出現了急劇變化,同時也會帶來心理上的巨大 影響 。他們的心理活動往往處於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這種成人感與幼稚性的並存,使得他們表現出種種心理衝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在他們身上同時體現著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發展失去了平衡,感受著許多心理衝突和壓力,處於各種心理矛盾的包圍中,如果這些矛盾不能得以順利解決,就可能在情緒情感、性格特徵及日常行為等方面出現種種問題,導致心理崩潰,甚至出現較嚴重的心理及行為偏差[2]。從某種意義上說,自殺是個體不適應社會大環境的最終結果,與個體的心理生理承受力不無相關。可是,愈演愈烈的自殺形勢似乎也在控訴著另外一些相關的問題: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又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美國自殺學協會主席希尼亞-帕佛說:「防止自殺的最好辦法不是注意自殺本身,而是應當更廣泛地注意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自殺行為的發生」[3]。近幾年關於這方面的 研究 也是屢見不鮮,下面分別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來談談導致青少年自殺的環境因素。
  1.1 社會因素
  1.1.1 青少年自殺與社會變遷的大環境密切相關
  許多自殺的社會性 理論 認為,社會環境的大幅度變遷是影響自殺率的最重要因素。十九世紀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干認為,自殺並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而是對正在轉型裂變的社會的反應。著名社會學家杜爾凱姆在《自殺論》一書中強調,一個人的自殺是由於在社會上感到外界環境失意所導致的[4]。由於社會的急劇變革造成了社會、文化的不穩定狀態,破壞了對個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持和交往,削弱了部分人生存的信心和意志,導致自殺率上升。我國 目前 正處於新舊 政治 、 經濟 體制改革的磨合期,一些社會文化的不穩定狀態,比如文化的轉型、價值觀念的變遷、社會失范現象的增加等往往會影響和衝擊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破壞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持與交往,削弱青少年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導致自殺率的增高。
  1.1.2 社會文化對自殺行為的態度產生不利影響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人們對自殺的態度存在差異。 中國 傳統文化中對自殺的禁忌並不多,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對自殺的態度。在中國 歷史 上,最高尚的政治道德原則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孔子追求「仁」的自殺行為,不食周粟絕食死於首陽山的伯夷、叔齊被其譽為「賢人」。墨子讚揚「以身殉道」之士,「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也」。中國傳統宗教佛教、道教亦對自殺持寬容態度,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青少年是否採取自殺行為[5]。
  1.1.3 傳播媒體的不恰當報道具有明顯的心理感染
  各種新聞媒體對其他自殺事件的宣傳,各種書籍、電視節目中對自殺的不當態度,也可能誤導青少年,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自殺或許是一個解決問題、獲得解脫、令冤枉委屈自己的人感到自責和後悔的途徑。基於這樣的錯誤態度,在遇到衝突挫折時,個體或許覺得自己處在極度的絕望之中,只有自我表現毀滅才是唯一的解脫方式。另外,媒體對名人自殺的大肆報道等也會在不同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還缺乏足夠識別能力和抵抗能力的青少年,可能誘發某些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比如,有青少年模仿國內外電影、電視、小說中主人公的自殺行為,正如當年《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問世後,導致不少青少年模仿自殺,美國社會學家Phillips稱這種現象為「維特效應」。因而,世界衛生組織在預防自殺的建議中提到:媒體要淡化自殺報道,並就媒體的報道制定了一些指導原則。
  1.2 學校因素
  1.2.1 學校 教育 機制的不完善是青少年自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
  首先學校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長期以來,學校只關注學生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只關心學生學業而忽視心理發展,只滿足學生物質需要而忽視心理健康需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原本可以被消滅於萌芽狀態的青少年心理異常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一些自殺跡象沒能被及時發現而釀成悲劇。另外,我國的學校教育尚缺乏對學生生命價值的正確引導和對青少年正確生命意識的培養[6]。青少年自殺的複雜原因背後,實際上是尋求一種關愛、平等與尊嚴,只是他們不清楚他們所採取的這種方式是結束了自己鮮活的生命。由此看來,教育青少年用客觀的態度看待生命和死亡現象,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尊重生命是預防青少年自殺的必要措施。
  1.2.2 學業負擔加重, 學習 環境的不愉快也將導致青少年自殺
  這一原因正成為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學校教學競爭機制的引入, 考試 分數、排名決定一切榮譽,高考獨木橋優勝劣汰,這一切都告誡學生要想出人頭地只有靠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這無疑將給青少年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另外,除了學習本身的壓力之外,人際關係緊張,家庭條件貧困,感情受挫,遭到誣陷或被人誤解,患了自以為嚴重的或難以啟齒的疾病,以及老師不當的教學方式等因素均可導致學生產生緊張、焦慮、自卑、委屈、退縮、恐懼等心理問題/或障礙,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1.3 家庭因素
  家庭關係是否和睦,家庭結構是否正常,家庭成員是否健康,家庭事務處理是否民主,這些都影響到青少年身心是否能健康的成長。有研究表明[7],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環境是青少年產生自殺意念的重要因素,其中自殺的青少年所處的家庭心理環境比對照組差,尤其是反映家庭親密度和矛盾性兩個指標上更加明顯。正常健康的家庭環境可以給人帶來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社會支持,相反,畸形不良的家庭關係會給人留下長期的陰影和恐懼,因為家庭是與每個人關係最密切的社會組織,父母長輩的言行對每一個青少年產生的影響都是最深遠最難以磨滅的。許多研究顯示,家庭中有自殺史的青少年較其他人更具自殺的危險性,更易在挫折面前選擇自殺方式。此時家庭成員的行為模式就可能成為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成為他們採取自殺行為的額外危險因素。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