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史之所存,美之所見。」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文/陳 軫
【摘 要】「史之所存,美之所見。」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創造美的歷史。同時,一部浩繁複雜的人類歷史,從美學角度看就是美與丑相互鬥爭的歷史,而最終以美戰勝丑的歷史。基於此,美育滲透於日常的歷史教學,讓美育與歷史教學改革並行,已是廣大歷史老師的共識。筆者從挖掘歷史教材的美育因素、在教學環節中實施美育、提高歷史教育美學修養三個方面闡述了在歷史教學中實施美育的一點體會和思考。
關鍵詞 歷史教學;美育元素;美育實施;美育修養
法國藝術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
歷史學科揭示的是人類能動地求生存、求發展的進程,同時也是人類能動的追求美和創造美的過程。馬克思說:「社會的迸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因此,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創造美的歷史。同時,一部浩繁複雜的人類歷史,從美學角度看就是美與丑相互鬥爭的歷史,而最終以美戰勝丑的歷史。基於此,美育滲透於日常的歷史教學,讓美育與歷史教學改革並行,已是廣大歷史老師的共識。
下面就歷史教學中對美育的實施談一點個人的體會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
眾所皆知,我國幾千年燦爛的文化,宛如一道精美絕倫的藝術畫廊———先秦的散文、唐宋的詩詞、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說,既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也是東方文化的源泉和表征;橫亘千載的長城、沃灌天府的都江堰、秦陵的兵馬俑、敦煌的石窟均乃世界文化的重要遺產;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的發明和創造,更為人類文明的推進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同樣,正是在這讓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歷史舞台上,展示了多少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的偉大風采:從「有教無類」、創立儒學的孔子,到高揚新文化運動旗幟的魯訊;從正道直行,「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到鐵肩擔道義,「高築神州風雨樓」的李大釗;從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的陳勝,到期待「地下的火沖騰,把活棺材和自己一齊燒掉」的葉挺;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到「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無數中華優秀兒女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鮮血和生命,書寫下一部無比光輝的歷史,真所謂「史之所存,美之所見」。這就是我們的教材。
二、把美育滲於具體的教學環節中
我國當代的文藝理論家王朝聞說過,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的關係不是一種加法,而是化合。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美育應有機地滲透於教學中的具體環節,姑不論教師課前的備課,就以課堂的進行而言,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把握:
1.以美的導課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第一老師」,激發興趣,撩引求知願望,是老師們熟知的手段,而美的導課正是極佳的誘因。常言道「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目前應試教育遺風猶存,「次科」的帽子一時尚難以摘除的現實,精心做好每一節課的導課工作,尤為必要。
2.用飽滿的情感貫穿教學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好的情感產生熱愛。新課程改革「情感、態度、世界觀」的明確取向,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情感教學的重要性。而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它與人自身的活動和情感更為密切,教學中的情感性更為突出。在紛紛複雜、林林總總的史實里,無論是對美與正義的褒揚,抑或是對丑與邪惡的鞭撻,無不需以情感貫之,方誌敏的清貧和堅貞教我們盪氣迴腸,而袁世凱的賣國、汪精衛的辱節自然讓我們無比憤恨和憎惡。當我們觸摸這些歷史,情感由然而生,愛憎縈繞心宇。這種充盈人文精神的教育,效果顯而易見。應該說明,這裡所說的情感是雙主體的,即師生雙邊共同投入,只有教師主導性的情感投入,才能很好的激引學生情感的發生,雙邊互動,在情感中學習,在情感中得到審美教育。
3.以美的語言點綴教學
如果說一節課是一支樂曲,那麼樂曲需要美的旋律和華彩。我們歷史課,需要老師在講述和啟導時,適當以精闢而雋美的語言加以點綴,以便起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之功效。加以警示;品評文藝復興時的光輝成果時,也可以點綴藝評家的論述:「科學與藝術的聯姻,詩神在親吻她的前額」,這些生動的語言,其感染力不言而喻,既調節了教學,也增強了記憶,教學效果自然不同於一般。
4.運用多種媒體,多樣手法,實施想像、直觀的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已漸普及,電腦課件、音像配製等輔助教學正日益為師生們所享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增大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益。歷史教學也應告別一張嘴講天下的時代,即使是貧困落後的學校,也應努力創造條件,土法上馬,自製一些輔助教具,活躍課堂教學,這活動應發動學生一道參與,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從中獲取歷史知識,加深對歷史的感受。
5.走出課堂,採集鄉土歷史的人文美
拓展教學空間,開闢第二課堂,是課改的途徑之一。為了讓廣大學生更加貼近生活,感受歷史,了解自己鄉土的歷史,採集鄉土歷史中的人文美,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課堂教學固然是教學的主陣地,但只囿於45分鐘的課堂學習,顯然是不夠的。歷史是人類所共有的,每個鄉土歷史都是歷史的細胞,人類歷史的發展或多或少要在自己的鄉土中體現。我們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儘可能在鄉土史中找到相關的印跡和折射點,並適時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搜尋和採集資料,條件許可時,要讓他們參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使他們在了解鄉土歷史中的人、事、物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品味歷史,感悟人生,培養愛國愛鄉的豪情,增強自身的歷史責任感。
三、育人先育己,教師應加強自身美育的修養
美育在教育中的客觀存在,是美育的本質特徵所決定的。可是,在相當長的的時間裡,美育慘遭漠視和冷遇,甚至打入冷宮,人們不知美育是何物,這是教育的悲哀。今天我們進入教育改革的新時代,雙手擁抱美育,心中無比欣慰。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賜與同挑戰並存,新時期的教育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實施和駕馭美育,教師沒有一定美育修養是不行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形象時刻在影響著身邊的學生,要培養學生有美的人格,教師首先自己要有美的人格。
由於美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而隸屬於美學的美育,尚處稚嫩階段,亟待成長和發展,我們對美育的認識和掌握也需一個過程。歷史學科中的美育,還需我們廣大歷史教學工作者長期不懈地摸索和實踐。為此,不惴鄙陋,大膽贅言,以正於同仁。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第三中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