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新生代鄉村教師調查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20世紀80年代之後出生的鄉村教師,他們是在中國快速轉型、高速崛起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也是中國教育百年現代化歷程中最特別的“鄉村教師”。
2013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476.82萬人,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1069.46萬人,其中鄉村專任教師(含城鄉結合部、鎮區和鄉村)762.7237萬人,占全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總數的71.31%。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鄉村教師總數為330萬人。
為深入了解我國新生代鄉村教師,特別是中西部鄉鎮村級學校教師的工作與生活狀況,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族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中心鄭新蓉、魏曼華、杜亮主持的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農村教師支持服務與政策研究”項目組在2011-2015年間對貴州、雲南、河北、四川、湖北、甘肅、廣西等省份多次進行基線調查和專題調研,採集了大量有關新生代鄉村教師的數據。
本文的新生代鄉村教師是指20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並在農村學校特別是在鄉鎮及以下學校任教的青年教師。
一、新生代鄉村教師女性居多,多出身於農村,多有留守經歷
新生代鄉村教師在鄉村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逐漸成為鄉村教育的主力軍,“90後”教師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趨勢。以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為例,該區共有教師7500名,其中35歲及以下教師3705人,占全區教師總數的49.4%。貴州省威寧縣2014年30歲以下教師占50.97%,31歲-40歲教師占28.47%。雲南省景洪市勐罕鎮共有209名教師,35歲以下教師91人,占全鎮教師總數的43.54%;“90後”教師30人,占全部青年教師的32.97%。
新生代鄉村教師群體逐步呈現“女性化”特徵。項目組在2011年的調研顯示(本文調查數據若無特別說明,均為本項目組調研結果),以特崗教師為主體的新生代鄉村教師中女性比例接近60%。在個案縣鎮調研中,這一特徵也非常顯著。廣西隆安縣35歲以下416名教師中,女教師287名,占69%。雲南省景洪市勐罕鎮91名青年教師中,女教師70人,占76.92%。
79.89%的青年鄉村教師出身於農村,上大學前的戶口類型是農業戶口。父母文化程度較低,父親文化程度占比例最大的是“初中”,母親文化程度占比例最大的是“小學”。超過93%的教師認為父母家庭經濟條件在其家鄉屬於“中等”或“偏低”水平,家庭年收入在1萬-2萬元之間的最多。
相當多的新生代鄉村教師在小時候有過留守經歷,這對於他們從事鄉村教育事業有特殊的意義。在2013年甘肅省小範圍調查的205名特崗教師中,有71名教師曾有過父母一方或雙方都長期在外打工的經歷,占總數的34.7%。其中,母親曾長期在外打工的占2%,父親曾長期在外打工的占22%,父母都曾較長時間在外打工的占10.7%。
二、新機制招聘的鄉村新教師來源廣泛,學歷更高,大部分在最艱苦的地方任教,最需要提高待遇
近十年來,鄉村教師招聘機制發生了很大變化,提高了學歷要求和待遇水平,突破了地域和專業限制,增強了招聘的透明性、公開化和自願性。例如2006年開始在中西部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至2014年已招聘43.2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為農村學校補充了大批教師。
新機制打破了傳統“縣招機制”以地緣和親緣關係為基礎的招聘方式的束縛,將縣域內農村教師崗位的供需平台放大到全國層面,在“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原則下,鄉村教師隊伍更加多元化,而不僅局限於本地人。在2013年甘肅省調查的205名特崗教師中,跨縣任教的教師80名,占總數的39%。貴州省威寧縣新發鄉2012年158名新入職教師中,外縣教師有105名,占全部教師的66.46%。
調查顯示,約有67%的鄉村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大專畢業生占31.32%,也有極少數新生代鄉村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師範類畢業生占83.78%。新生代鄉村教師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都比較靠前,自我陳述“優秀”(班上成績排名前10%)和良好(班上成績排名前25%)的占90%以上。可以看出,新生代鄉村教師總體水平較高。
新機制招聘的鄉村教師專業分布也較為廣泛。除師範領域各專業外,還包括高等院校大部分專業。以2011年調研中的河北省某鄉鎮中學為例,該校共有新生代鄉村教師21名,所學專業跨度較大。除音樂、英語、思想政治教育、體育教育、地理、教育技術、數學、化學、生物教育等專業外,還有電子信息工程、法學、製藥工程、農學、人文教育、動物醫學、對外漢語、平面設計等專業。
熱愛教育事業、改變農村教育面貌是他們選擇當鄉村教師的主要原因。對於“為什麼報考特崗教師”這一問題,結果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歡當老師”和“為了支援落後地區教育”,分別占到50.43%和16.12%。
90%的鄉村青年教師都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且大部分在最基層、最艱苦的村小、教學點任教。以貴州省威寧縣為例,該縣2011年的特崗教師中有3974名在鄉鎮以下的村小和教學點任教,比例達51%。2013年甘肅省調查的205名特崗教師中,193名在鄉鎮及鄉鎮以下中小學任教,占94.15%。其中,在村小、教學點任教有71人,占34.63%。
相對於“縣招機制”的老教師,新機制招聘的青年教師的基本工資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付,工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深受現代化生活方式影響的青年教師,面對日益高漲的物價和房價,他們的工資無法滿足日常消費需求。項目組2011年調研數據顯示,以特崗教師為代表的新生代鄉村教師最希望改善的方面,居首位的是“工資水平”,比例高達43.2%。
三、生活困難、社會地位低、經濟壓力大,成為鄉村教師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交通不便
許多山區貧困縣地處偏遠,交通條件不太便利。從村小、教學點到縣城的距離較遠,若想去縣城辦事或回家探親,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較大的成本。
(二)對網絡和交往的需求難以滿足
從大城市走進偏僻甚至凋敝的鄉村,與外界的溝通成為最大的障礙之一。大山深處的學校,受制於地理條件影響,網絡信號不好,有的地區甚至沒有網絡,已經習慣於通過網絡交流的青年突然間沒有了網絡信息,少了許多網絡社交、娛樂、休閒的樂趣。網絡信息的閉塞,給想要了解外部信息的教師帶來了無助感。有的教師甚至開玩笑說,自己已經和外界失去聯繫。尤其是在沒有寬頻覆蓋的地區,手機上網就成了青年教師們主要的休閒方式,教師也為此支出了許多費用。
(三)住房條件差
許多地區的青年教師周轉房尚未建立健全,在當地,剛入職的外地教師要麼在外面租住村民的房子,要麼住在由辦公室改造而成的教師宿舍。許多教師宿舍擁擠,有的還是危房改建而成。以河北省L縣W鎮中心校為例,該校13位特崗教師中,有6位本縣教師(其中3位本村教師和3位縣城教師),另外7位教師是L縣以外的教師。3位本村教師一般都是在家裡居住,而其他10位非本村的青年教師一般是住在學校提供的教師宿舍,而且一般是4人-6人住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同時也是辦公的地方。狹小的住宿、辦公空間,給教師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四)跨文化的挑戰
與土生土長的當地教師相比,外來的鄉村青年教師也會遭遇語言、風俗習慣等不同文化的挑戰,尤其是農村社會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的挑戰。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任教的鄉村教師,由於完全不懂當地少數民族語言,在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家校合作方面困難重重,剛開始時難免會感到難以融入當地生活。一位到雲南的青年教師提到:“讓我頭痛的是語言不通。這裡是一個民族聚居地,學生早已習慣了講民族語言,而不講漢語,剛開始時根本沒法與他們交流。”
(五)婚戀的困境
新生代鄉村教師在婚戀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擾,主要表現在由於性別比例失衡導致的擇偶困難、夫妻異地分居。
性別比例失衡帶來婚戀難題。項目組2011年調查數據顯示,70.82%的鄉村青年教師未婚。同時鄉村女教師的數量持續增加,女教師的婚戀難問題日益突出。鄉村男青年大多外出務工,鄉村女教師也不願意與留守農民結婚。同時,村小教學點的位置一般比較偏僻,距離城鎮較遠,導致女教師接觸外界機會少、交際面窄。一名女教師說,我們都住在學校,出了大門,都不認識幾個人。我們7個青年教師中有1個結婚的,2個有戀人,還有4個單身。
男教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一些男教師居多的地區,擇偶難現象尤其明顯。如貴州省威寧縣2014年14094名在崗教師中男教師8570名,占60.81%,他們的擇偶問題愈發突出。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不高也加劇了這種擇偶難的問題。如四川涼山的一位“90後”男性教師為了找對象,在社交網站註冊、徵友,他只能周末回縣城時登錄這些網站,對方得知自己是鄉村教師後,往往就沒有下文了。
異地分居。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即使結了婚、有了孩子的青年教師,仍有很大一部分與其配偶兩地分居,有的甚至相距非常遠。一位在河北省L縣工作的山西籍女特崗教師敘述異地分居時一度潸然淚下:“我覺得特別痛苦,我愛人在太原,每次都因為兩地問題吵架。在這裡生活這麼久離開有點不舍,但是家在另一邊,自己懷孕生子,各方面生活都沒人照顧。”
已婚或者已有對象的特崗教師,因為與愛人分隔兩地,也帶來了許多難以調和的問題。這給鄉村青年教師本人的心理穩定帶來了很大影響,也不可避免地會波及青年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在目前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下,教師縣際、省際流動往往受到編制等因素的限制。
(六)待遇與社會地位
相對於老一代土生土長的鄉村教師,新生代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提高了不少,但仍呈現總體偏低的現狀,無法滿足教師日常消費與支出,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以河北省L縣某鄉鎮的特崗教師為例,8位特崗教師的平均工資僅為1543元,與日益高漲的物價、房價相比,杯水車薪的工資不足以維繫他們的日常生活消費。
在貴州省威寧縣新發鄉的調查顯示,已婚家庭的特崗教師月支出為2400元左右,單身教師的月支出約為1600多元。這還不包括特崗教師日常的交通開支、買衣服、購置家具等。
在四川涼山調研時,許多鄉村教師向我們訴說,“你見過教師考公務員,可你見過公務員考教師嗎?”“教師的社會地位太低了!”類似的話語反映了鄉村教師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有待提高。在與周圍的體力勞動者相比時,教師們發現自己的工資比他們還低,這給同樣辛苦工作的他們內心帶來極大的不平衡。
四、迷茫與希望交織,消極與樂觀並存
新生代鄉村教師是一群熱愛教育事業的人,甘願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在農村,但在他們的心裡還是有著深深的遺憾,對未來的發展也深感憂慮。正如一位青年鄉村教師所言:“本來我覺得這份工作很不錯,就是離家遠,氣候各方面有些不適應。我們來自其他地方的人少,4個人在一起時感覺還不算太差,但如果一個人時,看著窗前的一棵樹、一座山,想著一生都將在這裡度過,有時候確實覺得悲涼。”
充滿時代氣息的新生代鄉村教師,在遇到這樣的困難和憂慮時,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最近甘肅省會寧縣出現的大規模“棄教從警”現象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鄉村教師的迷茫與困惑。據報道,會寧招錄的189名警察中,有171名來自教師行業。這種大規模教師離職潮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辛苦、收入較低導致教師職業缺乏吸引力。
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鄉村青年教師存在“騎驢找馬”、“混日子”的現象。如四川省B縣的一位青年教師在距離113公里的市區租房,以彰顯自己的社會身份。同時,這位教師寧願到更加偏遠的M縣某鄉鎮做公務員,也不願意在條件相對較好的B縣做鄉村教師。也有的鄉村教師借調到縣城的事業單位工作,逃避在鄉村教學。比如,2015年在四川調研時發現,D縣教育局共有80多位工作人員,其中50多人是通過關係從鄉鎮及鄉鎮以下學校借調而來的。
雖然在鄉村青年教師群體中存在離職或消極怠工現象,但是總體而言,新生代鄉村教師對待本職工作是積極的,甚至許多人自得其樂。雖然工資待遇相對較低,但是這些青年教師也能充分享受現代化帶來的樂趣,成為鄉村時尚的引領者。比如,調研發現,許多有孩子的青年教師工資雖然不高,但哺育孩子所用的奶粉是從網上代購的國外奶粉。再如,由於交通不便,大部分鄉村青年教師都有網購經歷,他們的衣服、書籍、日常用品許多都是通過網購獲得的。
可見,在消費主義逐漸從城市席捲鄉村的時代,已經深受現代化影響的青年一代,即使在交通不便的鄉村地區,他們也會在有限的工資條件下,享受現代化和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五、建立多種津貼補貼制度,實施“安居工程”,構建全國統籌的教師流動制度
新生代鄉村教師是新教育理念的踐行者、鄉村學校發展和變革的生力軍、城鄉世界的連接者。如何吸引優秀青年加入鄉村教師隊伍並留住他們,需要完善相關政策。為此我們建議:
建立多種類型的津補貼制度,大幅度提高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高寒貧困地區的教師待遇。建立中央統籌、地方協調的專項經費,給予鄉村地區多種類型的津補貼政策,以補貼鄉村教師的機會成本,如以艱苦程度為標準劃分不同層次的鄉村學校,發放定期體檢補貼、交通補貼、日常餐費補貼、通訊補貼、育兒補貼等。
積極實施“教師安居工程”和“教師周轉房”制度,為青年教師提供免費租賃、功能齊全的“教師之家”。由於農村地區缺乏基礎設施完善的周轉房,越來越多的新生代鄉村教師通過貸款的方式在縣城或市區購置房屋,以至於“教在農村、住在縣城”的“飛鴿牌”鄉村教師大量出現。因此,建議由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地方政府配套建立免費租賃、功能齊全的“教師之家”,使之兼具娛樂、養老、育兒等多種功能。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交通、通信網絡設施,以適應新生代鄉村教師現代化生活需要。尤其要擴大寬頻和行動網路的覆蓋範圍、設立便捷的快遞服務網點等。
試點全國統籌,教師跨區流動,對異地分居的教師給予政策支持,構建全國統籌的教師流動或調配製度,形成靈活的教師流動機制,以人性化管理方式,解決鄉村青年教師異地婚戀問題。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