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烏蘇里擬鱨苗種馴化培育試驗研究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謝國強
摘 要:介紹了擬鱨苗種下塘前的池塘肥水及下塘後的餌料馴化要點,並總結了擬鱨苗種投放、科學投喂、水質調節、魚病防治、池塘管理等經驗,以供參考。
關鍵詞:烏蘇里擬鱨;馴化;苗種培育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8-009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S965.199        文獻標誌碼:A
烏蘇里擬鱨(Pseudobagrusussuriensis)俗稱牛尾巴、油條等,隸屬於硬骨魚綱鲶形目鱨科擬鱨屬。我國大部分江河、湖泊等均有分布,喜棲息於靜水或緩流水體,營底棲生活,是我國一種重要的中小型經濟魚類[1-2]。自然生存環境中,主要以小型魚類、蝦、底棲動物為食,3冬齡性成熟,雌雄個體差異大,雌性10~20 cm,雄性20~40 cm,產卵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懷卵量為2 000~5 000粒。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營養價值高,富含膠原蛋白質、脂肪等營養元素,深受人們喜愛。但是,因其自身繁殖能力弱、生存水域環境惡化以及人為捕撈過度等原因,資源量在逐年減少,如果不人為干預進行資源種質保護,該魚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瀕危魚類[3]。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下簡稱研究院)已在烏蘇里擬鱨規模化人工繁殖方面取得成功,並在漁業試驗中心進行了烏蘇里擬鱨兩批次苗種培育養殖試驗,現將其養殖過程中相關技術經驗總結如下。
1  池塘管理
1.1   池塘條件
試驗池塘為研究院漁業試驗中心105#池和108#池,105#池0.2 hm2,108池0.14 hm2,每池配備1台1.5 kW增氧機、1台小型投料機,養殖水源為地下水,水質清新,符合魚類養殖水質標準,進排水口齊全。
1.2  池塘整理
池塘、池梗修繕,清理雜草垃圾,塘底底泥暴曬、整平,暴曬10~15 d,期間加水口封閉,避免有水加入而影響暴曬效果,清理移除多餘淤泥,使池塘底泥厚度保持在15~20 cm,用農用微耕機將池底底泥均勻翻耕一遍。
1.3  池塘消毒
池塘消毒目的是殺滅野雜魚和致病菌,有效改善池塘底質,利於魚類健康生長和防治病害。放苗前20 d左右,池塘加水消毒,水深控制在20 cm左右。應根據池塘的底質情況合理選用消毒劑,生石灰用量為100~150 kg/667 m2,漂白粉用量為8~10 kg/667 m2,在容器內充分溶解後均勻潑灑到池塘中。
1.4  池塘肥水
放苗前7~10 d向池塘內加註井水,使池水保持在0.5 m左右,進水口用60目網具過濾,防止野雜魚和其他魚卵進入池塘。加水後2~3 d潑灑豆漿和芝麻餅培肥水質,每天潑灑黃豆(干)5~8 kg/667 m2、芝麻餅(濕)5~10 kg/667 m2,最好兩種交替使用,池塘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 cm時,減少潑灑量,並每天向池塘內注入5 cm左右井水,水位保持在0.8 m。
2  苗種投放和投喂管理
2.1  苗種投放
在擬鱨受精卵脫模浮出後,3 d左右魚苗體色發黑,遊動能力逐漸變強,由水體底部群體集中到部分散游上浮時,用虹吸管吸入水桶內,進行池塘放養。為使魚苗在下塘後能獲得充足的適口生物餌料,放養魚苗時間最好把握在清塘後7~10 d,此時池塘正好處在輪蟲、小型枝角類繁殖高峰期。在魚苗放養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將魚苗放入水溫23~25 ℃的食鹽水體中浸洗15~20 min,可清除魚苗體表的細菌、車輪蟲、斜管蟲等。在放養魚苗時要注意調節水溫差,承載魚苗的水體與池塘水體之間溫差不能超過3 ℃,同時池塘內增氧機提前2 h打開攪水增氧,並使池塘內上下水層水溫相差不足3 ℃。放養時間選擇在晴天無風的上午最佳[4]。
2.2  投喂管理
2.2.1  105#池投喂
魚苗下塘後,第二天即可投喂部分糊狀飼料,將黃顙魚顆粒料和魚粉混合後,加水拌成黏稠狀飼料糊,沿池塘周邊潑灑。潑灑2~3 d後開始投喂軟性團塊狀飼料,黃顙魚顆粒料粉碎後加麵粉混合,投喂時將混合飼料拌濕,用手捏成團狀,沿池邊投喂,每隔1.5 m投喂一個雞蛋大小的團塊。投喂1 h後檢查餌料用食情況來決定以後的投喂餌料數量,每天投喂3~5次。
投喂7 d後逐步減少池塘周邊餌料投喂點,增加飼料台附近投喂點和投喂量,最後只保留飼料台附近投料點,並開始用投料機投喂黃顙魚專用顆粒料,前期每天投喂8~10次,每次投喂20 min,每次投喂少量餌料,待餌料馴化成功後再調整為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30 min,投飼量為魚苗體重的3%~5%。
2.2.2  108#池投喂
魚苗下塘前,先將魚苗移至5 m2網箱內暫養3~5 d,暫養期間每天投喂600~800 g冰鮮鹵蟲,待魚苗體格健壯,遊動能力有所增強時下塘。在池塘飼料台周邊用60目網布圍建一個20 m2小型育苗區,離池底20 cm處設置充氣頭增氧。在水面下30 cm處設置10~15個餌料投喂台,下塘第二天開始投喂團塊狀餌料(黃顙魚顆粒料粉碎後加10%的魚粉、10%的誘食劑混合、拌濕、捏團塊狀),延長鹵蟲投喂3~4 d,用小水泵抽圍網外的池水到育苗區,水管未端用80目尼綸篩網製成的網袋過濾大型枝角類和撓足類動物。5~7 d後餌料台處設置浮性餌料筐開始投喂1號黃顙魚漂浮料,採用LED燈光誘食,同時減少團塊狀餌料投喂,待有少量魚苗攝食漂浮料時,將池塘水位逐漸加深到1.2 m,讓池水漫過圍網,有一定量魚苗開始攝食漂浮料時,即可將圍網和餌料投喂台撤除。
3  日常管理
3.1  遮陰
擬鱨魚苗具有畏光性和集群性的生物學特徵[7],池水要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不應過大,同時在餌料台周邊搭建10~15 m2遮陰區,為魚苗營造良好的攝食環境。
3.2  水質管理
在魚苗培育過程中,要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 cm左右。如發現水質異常或強對流天氣,應及時加註新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調節池塘水質。定期加水,每次加水10 cm左右,使水位保持在1.5 m以上,每天中午開動增氧機2 h,確保溶氧充足和池塘上下層水溫一致。
3.3  病害防治
擬鱨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魚苗培育過程中,應重在預防,調節好養殖水體,做好預防工作,養殖過程中常出現以下幾種病害。
3.3.1  氣泡病
病因:魚苗培育池水質過肥,水體中的溶解氧、硫化氫、氨或氮等氣體過於飽和,這些氣體經魚苗的鰓、皮膚滲入魚體血管,使其血液中的氣體過於飽和,阻礙血液流動,造成魚苗死亡。也可能因魚苗誤食大量微小氣泡後,在腸道內形成較大氣泡。
治療方法:大量注入井水,降低水溫至22 ℃左右,同時調節水質,減少浮游植物數量,降低浮游植物產氧量;用濃度為4~6 mg/L的食鹽水全池潑灑,改變魚體皮膚滲透壓,使患病魚體內的氣泡逸出體外。
3.3.2  水霉病
病原及症狀:病原是水黴菌。主要危害魚卵、體表有傷口的魚苗,傷口處有灰白色棉毛狀菌絲,使魚游泳失常,焦躁不安,失去食慾,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魚苗培育池塘用生石灰消毒,保持池水清潔,放養過程中帶水操作,避免魚體外受傷;全池潑灑食鹽及小蘇打(碳酸氫鈉)合劑(1∶1),使池水達0.08%的濃度;第二天潑灑聚碘溶液250 g/667 m2。
3.3.3  車輪蟲
病原及症狀:車輪蟲。魚鰭、頭部、體表出現一層白翳,身體充血;當被大量車輪蟲寄生時,魚就會成群結隊的圍繞池邊狂游,呈「跑馬」環遊不止的症狀,病魚表現為沒有食慾,魚體消瘦發黑,離群獨游。
治療方法:全池潑灑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比例為5∶2),使池水濃度達0.7 mg/L;也可用楝樹新鮮支葉煎煮湯汁潑灑,用量50 g/L。
4  小結
4.1  收穫
試驗池105#池放養苗種時間為2018年6月15日,放養數量為5萬尾;2018年11月15日收穫6 553尾,146 kg,體長5~12.5 cm,全長7~14 cm,體重6~60 g,平均重量22.3 g/尾,成活率13%,養殖周期為5月齡。試驗池108#放養苗種時間為2019年6月9日,放養數量為1.5萬尾;2019年10月9日收穫11 326尾,241.25 kg,體長9~12 cm,全長11~13.5 cm,體重18~30 g,平均重量21.3 g/尾,成活率75%,養殖周期為4月齡。
4.2  成活率
擬鱨水花到烏仔階段的餌料主要是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孵化出膜72 h以後的魚苗就可以攝食小型輪蟲,魚苗正處在由混合性營養向外源性營養轉化階段,需要精心投喂和充足的餌料。105#池收穫情況成活率低、個體差別大。相比之下,108#池收穫情況是成活率高、個體差別小。原因:其一肥水下塘有差別,105#魚苗下塘時池水較為清瘦,沒有為魚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餌料。其二沒有集中餌料馴化培育,在魚苗需要外源性營養轉口時沒有馴化成功,導致魚苗在這一階段大批量死亡,這是105#池成活率低、個體差異大的主要原因,可見早期水質的培育和餌料馴化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田華,陳延奎,陳麗慧,等.黃顙魚「全雄1號」魚苗池塘培育技術研究[J].科學養魚,2013(3):10-12,93.
[2]張君.池塘培育細鱗斜頜鯝魚苗氣泡病的發生及防治[J].科學養魚,2018(4):69-70.
[3]林春友.魚類氣泡病的成因及防治[J].中國水產,2004(4):51.
[4]陳軍,潘偉志,趙春剛,等.烏蘇里擬鱨苗種培育技術[J].黑龍江水產,2006(3):13-17.
(編輯:季  鑫)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