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忽視了模仿就是忽視了教育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近日熱播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劇中的很多情境都和教育相關。如陳海的兒子「小皮球」讓同學抄作業,一次掙5塊錢。
這樣的情節並非虛構,有媒體報道,北京一名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黃女士發現,這兩天她的兒子每天放學都能帶回一包食品,有時候是牛肉乾,有時候是糖果。兒子說這些都是幫同學寫作業掙來的。
「孩子的世界裡怎麼這麼快就出現了『交易』?」有觀點認為,孩子的世界裡出現的這種類似成人世界中的「腐敗」現象,歸根結底是社會風氣不好造成的。正如《人民的名義》中陳海的父親、小皮球的爺爺陳岩石所說,「那還不是大人的世界出了問題,把孩子給帶壞了。」
教育不能忽視孩子的模仿。長期以來,孩子模仿的天性被教育界所忽略,總是認為教育是在課堂上發生的,甚至不少教育專家也認為課堂就是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學校教育在應試教育中不知不覺演變為課堂教學,教師的教書育人也慢慢退化為「教書」。即便是諸如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等各種學習理論被廣泛傳播,但實際學校教育中依然在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忽視學生「人」的因素,也忽略了學校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在課堂上,習慣於通過考試和作業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簡單的刺激反饋,沒有或很少有暴露教師的思維過程的展示;在生活上,教師、家長、校長們毫不掩飾自己行為的惡劣的一面,似乎只要他們不主動教學生作壞事,學生就不會從他們的行為上去「模仿」。
有心理學家言,學生成長的關鍵在於「微環境」,在一個好的微環境中,學生會通過模仿天性來認識社會。反之亦然。是的,校園暴力有多少不是因孩子兒時從教師或者家長的暴力行為上「模仿」進而創造性的「發揮」?學生賄選有多少不是在生活中的賄選得不到懲處而「模仿」得到的?學生僅有的道德上的正義感又有多少不是因為社會上「好人不得好報」而被嚇得不敢「模仿」的?……
近些日子有不少教育專家呼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是當我們的教師們、家長們、校長們都不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反而通過學術不端的行為來為自己謀私利,我們身邊的孩子能模仿到好的東西,進而將之「發揚光大」嗎?
可以說,忽略了模仿,就是忽略了整個教育。重視模仿,重視「身教」,也才是重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教育方是完整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