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土地流轉背景下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分析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摘要: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轉型,農村現有土地制度需要進一步改革。農產品物流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利潤來源。以土地流轉背景下的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土地流轉政策對於農產品物流產業的影響以及現有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經濟;農產品物流產業;土地流轉;物流成本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我國的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比例已經下降到46%。逐年下降的農業人口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使得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上了議程。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做出重大部署,指出現行土地制度存在的弊端。201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對於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做出相關規定。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推廣對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村適度規模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農產品物流產業是連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礎性服務產業,是農民收入的直接來源,也是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基本途徑。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現階段我國的農產品物流產業存在許多劣勢,如基礎設施不完備、物流主體分散、物流成本較高、物流系統各環節溝通不暢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等。資料顯示,我國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占總成本接近40%,而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物流成本僅占10%。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對於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蘇北地區作為傳統的農業區域,近年來城鎮化建設方面發展較為迅速,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區向工業區轉型的關鍵時間節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本文著重分析了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給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帶來的影響,對蘇北地區現有的農產品物流產業的問題加以分析,並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土地流轉及其對蘇北地區的影響分析
(一)土地流轉主要形式
長期以來蘇北地區的農業人口占據較高比例,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湧入當地城鎮以及鄰近縣市。以淮安市為例,該市不僅是傳統的農業大市,同時也是勞動力輸出大市。統計資料顯示,最近10年來淮安市每年凈流出人口達到近59萬人。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和農業人口逐漸減少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了契機。蘇北地區常見的土地流轉方式包括以下幾類。
1、土地互換
互換土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之間對各自擁有的土地使用權進行的簡單交換。土地互換的流轉方式最為簡單,也最為普遍。通常情況下是農村現有常駐農業人口之間的流轉。由於資金、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土地互換對於形成適度規模經濟的影響有限。
2、土地出租
在政府支持下,農民將其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出租給他人,定期獲取財物。隨著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蘇北地區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往往選擇進城務工,不再從事農業活動。同時留下來的老齡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無力從事農業勞動,所以很多人願意在獲得一定收益的情況下將自己擁有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村裡的大戶。這種流轉方式在蘇北地區的農村中比較常見。
3、合作社
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為股份共同組建合作社,從而形成規模化農業生產。這一流轉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農民群眾的利益,不僅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統計資料顯示,蘇北地區的淮安市的合作社數量高達7000多家,覆蓋農業人口達到100多萬人,占該市農業人口的接近1/3。
土地流轉政策使傳統的農業從以家庭為主的分散化經營模式向集中化的適度規模經濟轉變,不僅可以大量節約人力資源成本,解放多餘的勞動力資源,同時也可以發展特色農業,發展規模經濟,節約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加快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二)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傳統觀念難以轉變。土地是農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群眾收入的直接來源和晚年的生活保障。留在農村的中老年人往往不願輕易放棄土地使用權,更願意給外出打工的子女留一條退路。
2、補償制度不合理。農民群眾轉讓土地所獲得的補償與自己經營土地所獲得的收入存在差距,當地的其他產業不足以消化多餘的勞動力資源,不能通過從事其他行業的收入彌補與自己原來收入的差距。經驗的匱乏以及傳統生活方式的轉變制約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3、基層政府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和執行能力不足。農民群眾觀念的轉變以及需求是否得到合理的滿足取決於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宣傳工作是否到位。土地流轉政策的解讀、流轉合同的規範以及合同雙方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也同樣要離不開基層政府的監督管理。現實中往往存在基層政府不作為的現象,甚至有可能滋生腐敗問題。
(三)土地流轉對農產品物流產業的影響
1、土地流轉制度可以將分散化的土地連接起來形成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村適度規模經濟的發展。從而根據市場的需求,規模化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利用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方式,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改變傳統的分散化物流組織形式,優化農產品物流供應環節,降低物流成本。
2、土地流轉政策可以消除農民對土地資源的依賴,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力資源,有助於發展鄉鎮企業,加快城鎮化的進程,同時也為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儲備。
3、土地流轉政策的推廣可以集中農村群眾的集體資源,組織起村集體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創辦第三方物流企業,解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二、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農產品物流產業現狀
農產品物流是指為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實現農產品的交易價值而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含生產、收購、運輸、儲存、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銷售、信息交流等環節。農產品物流主體包括廣大農戶、農產品收購商、物流運營商、加工商、銷售商、消費者等。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僅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消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對於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和城鎮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國存在的農產品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以農業合作社為中心、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以物流園區為中心和以連鎖超市為中心等。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中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物流模式最為普遍,以合作社為中心的物流模式逐漸發展,總體來說尚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基礎設施薄弱、物流成本過高、物流主體分散、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
(二)土地流轉背景下農產品物流產業面臨的問題分析
1、基礎設施薄弱,運輸儲藏能力不足。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的制約因素是基礎設施問題。從宏觀角度缺乏合理的物流系統布局規劃,物流運輸主要依賴於以中小型卡車和小型農用車為主的公路運輸,能耗大,容量小,從各鄉鎮的主要農業區域到主要消費市場之間運輸成本較高。同時缺乏科學的倉儲設施,分散儲藏甚至露天儲藏的現象較多,導致農產品貶值。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不足以滿足土地流轉背景下適度規模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
2、傳統觀念轉變困難。蘇北地區的農村鄉鎮企業發展比較滯後,長期以來一直以農業為主,外出務工人員中有部分人年老時選擇返鄉從事農業工作。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和農業人口老齡化發展,普通群眾對於土地流轉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政策往往存在顧慮。由於鄉鎮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較少,出租方所獲得的土地補償金額不足以彌補與之前的收入差距。由於自身經驗技術的匱乏和地方上產銷渠道的單一,承租方在支付土地轉讓金之後,獲得的利潤空間有限,對於規模農業經濟的發展前景持消極態度。
3、市場競爭環境問題。農產品物流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專門從事第三方農產品物流的企業較少。各鄉鎮之間普遍採用小規模生產運輸的方式,農產品經營主體分散。市場管理秩序的欠缺使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面臨困難,地方保護主義問題較為嚴重,缺乏良性競爭,導致農產品物流成本過高,效率低下。同時由於產銷渠道的限制,農產品市場存在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農民對於市場需求信息了解有限,農產品種類比較單一,缺少加工環節,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農戶對於農產品價格缺乏話語權,往往只能被迫接受給定的收購價格,或者在消耗更多的物流成本的情況下將農產品運送到附近的其他市場,否則只能導致農產品積壓和貶值。
4、物流人才的匱乏。蘇北的農村地區一直以來由於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流失情況比較嚴重。農民群眾受教育的程度相對偏低,掌握的農產品種植技術、市場營銷理念以及現代物流知識較少,限制了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
5、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農產品供應鏈上各環節之間溝通不暢,農產品物流產業服務人員由於年齡和教育背景的限制,對於信息科技和網際網路交流使用技術掌握有限,不能利用信息技術分析市場需求,物流資源配置不合理。
  三、土地流轉背景下蘇北地區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一是當地政府應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布局當地物流系統,提高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通過建設物流園區、批發市場、修築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各鄉鎮主要農業區域與城鎮等主要消費市場連接起來,增加就業,減少物流成本。為土地流轉大戶或合作社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提供便捷的運輸渠道,解除後顧之憂。
二是基層政府應對於土地流轉大戶或合作社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並且積極提供農業技術指導以及市場拓展等政策對農村適度規模經濟進行扶持,發揮地域優勢,鼓勵適度規模的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土地轉讓補償金額或者合作社入股分紅,提高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三是規範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物流主體多元化發展。在傳統的農戶、供銷社、批發商之外引進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運營商,對於第三方物流運輸和鄉鎮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進行政策扶持,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加強市場監督職能,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減少物流成本的同時可以消化吸收多餘的人力資源成本,增進就業。
四是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加強物流知識宣傳教育工作。通過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公益講座和發放免費宣傳資料等方式加強對於本地的農民群眾的職業技能的宣傳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有意願從事物流行業的人才參加職業培訓。提供政策支持,鼓勵本地外出就業的人才返鄉創業。
五是構建地方物流信息平台,將農產品供應鏈上各物流節點有效的連接起來。為當地的農產品生產者、農產品物流企業、加工商、銷售商等提供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和農產品物流資源配置信息,最大限度的減少因為溝通不暢造成的物流成本和資源浪費。
  四、結語
土地流轉政策的推廣是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而農產品物流產業是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環節。在土地流轉的背景下促進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發展農村經濟。本文以蘇北地區為例,分析了現有的一些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1]孟凡勝,對優化我國農副產品物流系統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8(07).
[2]包忠順,徐志明,高珊,周春芳.農村土地流轉的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J].中國農村經濟,2009(04).
[3]陳超,李斌.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和問題及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05).
[4]孫迪迪.農產品物流模式及其優化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3(01).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