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內地社工碩士教育現狀及其發展障礙反思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社會工作教育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上世紀的我國社工教育,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下,發展較快。然而,在培養了大量社會工作人才、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的同時,社會工作教育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實習安排方面都存在不太成熟和科學的地方,人才供需矛盾,人才的質量遠遠落後於其規模,直接影響我國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和職業化。
與此同時,國內學者對社會工作教育教學的研究力度、範圍和深度都比較缺乏,很多研究課題多為質性研究,說服力不足。因此,本文基於對江蘇省七所高校的實證調查,探討中國內地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現狀,全面反思當前我國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的問題和困境,具有非常迫切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研究的問題、研究設計及變量測量中國內地近年來,社會工作發展迅速,短短几年間全國 200 多所學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培養了大批的社會工作人才。但是,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迅速壯大的同時,社會工作教育出現了諸多的問題,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上出現了瓶頸。
①社會工作專業是一個舶來品,我國的社會工作專業化早於職業化,在培養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同時,卻沒有相應的匹配崗位,這導致我國大批的社工人才流失,折射出我國當前社會工作教育培養存在著許多問題。
②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當前社會工作碩士的教學現狀。具體而言,本文從“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目標定位、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實習、社會工作碩士導師指導”四個方面著手探討當前的現狀,具體的研究問題包括: 社會工作教育中目標定位是否合理? 課程設置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 學生的專業實習是否足夠,實務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鍛鍊? 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現狀如何?
此外,通過 CFA 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我們將關注造成當前內地社會工作碩士現狀困境的最大因素有哪些?
進行一項研究,應該明確研究設計,而研究設計則涉及到研究的總體框架、研究的方法論、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③近些年來社會工作的許多學者熱烈擁抱實證研究的概念。④採用 EBP( Evidence - Based Practice) ,可以對研究對象的整體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能夠把握整體狀況。⑤本文在此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 CFA 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對“社會工作碩士的教學現狀”調查表中的變量與其潛變量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
考慮到總體的規模並不大,而且有 6 所高校在南京,因此本文首先採取了整群抽樣的方法。根據要求,我們擬定抽樣方案,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試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修訂問卷,形成問卷終稿。基於以上方案,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當前內地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發展較快,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內地社會工作碩士教學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諸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
本文的調查對象為江蘇省南京大學、蘇州大學等七所高校的 2011 年和 2012 年入學的 342 名社會工作碩士。
根據樣本總數,調查擬定發放問卷 342 份,最終發放 300份,回收 294 份,其中有效問卷 287 份,占據了調查總體中的 84%。從性別分布來看,64. 5% 為女性,34. 8% 為男性; 從年齡來看,被調查者的年齡範圍在 21 - 34 歲之間,其中集中分布在 23 歲和 24 歲; 從政治面貌來看,63. 4%為中國共產黨黨員,32. 2% 為共青團員,3. 8% 為群眾,僅有 1 人是民主黨派。從本科所學專業的情況來看,41. 5%的被調查者不是社會工作,58. 2%的被調查者是社會工作專業。從就讀高校的地區分布來看,有 12. 2% 的人就讀高校位於西部。30. 1%的就讀高校位於中部,57. 5% 的就讀高校位於東部; 從本科就讀的學校類型來看,8. 4%的就讀於 985 高校,34. 5% 的就讀於非 985 的 211 高校,56. 8% 的就讀於普通高校。
密西根大學的 Schwarz 教授曾經把問卷設計描述為“從研究者提出概念到回答者給出答案的坎坷之路”。⑥問卷設計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對概念進行操作化。⑦教育是個龐雜的概念,作為本研究中的變量,對它的測量直接決定著研究結論。參考教育學領域對教育的界定和測量,結合社會工作教學中涉及到的具體問題,我們將從以下方面來測量社會工作教育。
首先是對社工碩士培養課程設置的認識的調查。課程設置是根據培養目標設定的。因此,我們首先詢問被調查者對社會工作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認識,具體包含 6個題目,被調查者選擇“是”或“否”。這 6 個題目依次是:專業培養的目標定位符合我國實際需要; 目標定位符合專業型碩士培養方向; 目標定位符合專業特點; 目標定位突出了專業碩士職業性的特點; 目標定位能夠培養出應用型人才; 目標定位將實務能力培養作為重點。經檢驗,這組題目的 Cronbach’s α 係數為 0. 8344,說明題目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其次,我們詢問被調查者對課程設置的認知。題目設計採用 5 點裡克特量表的形式,從“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遞增認同度。題目包括: 現有專業課程設置很合理; 現有課程設置形式能夠滿足學生知識獲取的需要; 現有課程設置符合我國社會實際需要; 在課程學習選擇上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 現有課程設置符合全日制專業碩士課程設置要求; 課程設置的本土化有利於內地社會工作專業的培養。此組 Cronbach’s α 係數為0.9066,遠高於 0. 7,意味著這組題目的可靠性很高。
第三,我們對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專業教材的情況進行了測量。題目設計採用 5 點裡克特量表的形式,從“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遞增認同度。題目分別為:專業教材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 專業教材內容符合我國實際需要; 實務教材比較專業; 專業教材知識更新速度較快; 專業教材知識結構合理; 專業教材形成了系統的本土化社會 工 作 理 論。分 析 發 現,Cronbach’s α 系 數 為0. 9258,因此認為這組題目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
我們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師素質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來考察社會工作碩士對教學形式的認知。相關問卷題目設計採用5 點裡克特量表的形式,從“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遞增認同度。
首先是關於教學形式。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形式要求多樣化。我們設計了一組題目來詢問被調查者。題目具體題目包括: 案例教學應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形式; 現有教學環節中教學方式較為多樣化; 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在專業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 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專業的學習; 單純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學習效率較低;現有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教學過程中應開展實務模擬教學。統計分析發現,Cronbach’s α 係數為0. 8960,具有很好的信度。
就教學內容而言,我們設計了5 個題目: 專業教學應讓學生跨學科學習全面的知識; 專業教學不應局限於課堂教學; 專業教學應結合未來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來進行; 專業教學內容應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 專業教學過程應讓實務經驗豐富的督導參與。此組題目的 Cronbach’s α 係數為0.9619,接近1,說明題目內部的一致性非常強。
教師承擔著社會工作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的社會工作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社工的理解。在調查中,我們設計了一組題目來詢問被調查者對專業教師的認知: 教師的社會工作理論水平較高; 教師的社會工作實務水平較高; 教師的數量可以滿足教學需要; 教師具有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背景; 教師的年齡結構合理‘教師的課程傳授能力較高。統計分析發現,這組題目的 Cronbach’s α 係數為 0. 9257,內部一致性非常強。
每門課程在學期末都會進行考核,那麼學生對社會工作的教學考核是如何評定的呢? 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組題目來調查: 專業現有的考核評價體系較為完善; 學分制能夠全面的考核專業; 實務應作為專業考核的重要內容; 學位論文在專業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核方式多樣化有利於專業的全面發展; 考核方式能夠有效檢驗社會工作專業所學內容。此組分析發現,Cronbach’s α 係數為0. 8720,說明內部一致性很高。
我們將上文中使用的所有的社會工作教育量表的題項均納入到 STATA 中進行信度和效度檢測。就社會工作教育的信度,Cronbach’s α 係數為 0. 9723,非常接近 1,說明這些題目之間的內部一致性非常高,從而證明我們使用的這些題目具有很好的信度。就社會工作教育的效度而言,我們進行了 KMO 檢驗和 Bartlett 球形檢驗,發現KMO 值為 0. 943,遠大於 0. 7; Bartlett 球形檢驗的 p 值接近 0。因此,我們認為代表總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在進行因子分析後,我們在經過旋轉後提取了8 個因子。
從表中可以發現,最後提取出來的因子和我們預想設想的題項的測量基本是一致的,這說明問卷設計具有較高的效度,可以用於進一步的分析。
內地社會工作碩士課程建設的現狀調查與剖析我們從高校社會工作培養目標定位的現狀、課程設置和專業教材的現狀,衡量高校社會工作的課程建設現狀。首先是關於我國當前高校社工碩士培養目標定位的調查。培養目標決定課程設置,社會工作專業碩士課程的設置以培養實務性的社工人才為主要目標。在當前情況下,被培養者對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對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目標定位的認識如何呢? 調查發現,就當前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目標定位是否符合實際需要而言,51. 2%的被調查者認為社工的培養目標符合我國的實際需要。即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我國社會工作的培養目標能夠與我國的實際需要相符合。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目標定位符合專業型碩士培養方向而言,有 56. 6% 的認同這種觀點; 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目標定位符合社會工作的專業特點而言,有 58. 9%認同這一觀點; 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目標定位突出了專業碩士職業性的特點而言,有 50. 9%認同這一觀點; 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目標定位能夠培養出社會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而言,有 53. 5% 的被調查者認同這一觀點; 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目標定位將社會工作實務能力培養作為重點而言,有 56. 1% 認同這種觀點。【表1略】
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的設置是通過相關的系統的理論知識的訓練來規範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未來職業從業行為。一個合理的課程設置直接關係到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因此,我們對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的情況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僅 5. 9%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現有課程設置很合理,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持否定意見,由此發現社會工作碩士課程設置存在很大問題。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現有課程設置形式能夠滿足學生知識獲取的需要而言,有 46. 2%的被調查者不同意此說法,有 16. 4% 的被調查者對此觀點很不同意,只有 10. 8% 的被調查者認為現有課程設置能夠滿足學生知識獲取的需要。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現有課程設置符合我國社會實際需要而言,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現有課程設置不能符合我們社會實際需要。就社會工作碩士在課程學習選擇上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現有課程設置符合全日制專業碩士課程設置的要求而言,也僅有 8. 4% 的被調查者非常贊同這種觀點。在課程設置的本土化是否有利於內地社會工作碩士的培養方面,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持肯定態度。
社會工作碩士培養專業教材是否合理,決定著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是否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社工人才。目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教材的設置是否能夠達到這一目標? 為了解這一情況,我們設置了一組題目來詢問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對此的看法。結果發現,55. 7% 的被調查者不太同意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內容符合我國實際需要而言,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內容不符合我國實際需要,沒有結合我們社會實際情況。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社會工作實務教材比較專業而言,只有 10. 1% 的被調查者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知識更新速度較快而言,有 48. 1% 的被調查者不太同意這種說法,12. 9%的被調查者很不同意這種說法。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知識結構合理而言,只有5. 9% 的被調查者非常同意這種觀點。就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形成了系統的本土化社會工作理論而言,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教材目前沒有系統的本土化的社會工作理論。
社會工作碩士教學的現狀調查與解析社會工作的教學形式直接影響社會工作教學質量。
豐富多樣,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國社會工作教材形式現狀如何? 為了解這一情況,我們設置了一組題目來詢問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對此的現狀的了解程度。結果顯示,高達 70% 的被調查者認同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亦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在社會工作碩士現有教學環節的實際情況是教學方式尚且不能達到多樣化要求。就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在社會工作碩士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言,大約 60%的被調查者認為角色扮演在社會工作碩士教學中非常重要。同時,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社會工作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單純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學習效率較低,現有的教學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就社會工作教學過程中應開展社工實務模擬教學而言,大部分被調查者認同此觀點。
社會工作教學內容的設置直接影響到社會工作碩士專業的知識結構,目前學界和實務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通過對學生就此問題認識的調查,我們發現,44. 3% 的被調查者比較同意應該讓學生跨學科學習全面的知識,27. 9% 的被調查者非常同意這一觀點。就社會工作碩士教學不應局限於課堂教學和社會工作碩士教學,應結合未來社會工作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來進行而言,約70% 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碩士教學不應局限於課堂教學這個狹窄的範圍,應結合未來社會工作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來解決現實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更好的領悟社會工作的價值觀。
⑧此外,大部分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碩士教學內容應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同時還應該讓實務經驗豐富的督導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找到對策,促進以後實務操作的進步以及理論學習的指引性。
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承擔著傳授使命,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到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能力。現有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專業教師的具體情況如何,是否能夠滿足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育的培養? 我們設置了一組問題,結果發現,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的理論水平比較高,但實務水平不足。在教師數量上能夠滿足教學需要這一問題,不同的調查者對此問題看法各異。認為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被調查者和持有反對意見的被調查者的數量相當,因此具體實際情況值得進一步的調查。
然而,就教師是否具有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背景而言,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教師缺乏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背景。在教師的年齡結構是否合理以及其傳授能力是否較高這一問題上,大部分的被調查者對此問題持肯定的態度。
從專業教師的現狀來看,教師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的傳授能力也受到學生的認可。但是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普遍理論水平比較高,實務水平不足,因此影響社會工作教學水平。此外,教師的非專業教育背景,不能滿足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學習,目前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教師資源存在很大的問題。研究生的教學不同於本科階段的學習,主要是培養研究型的人才。每個研究生都會有專門的導師指導學習,有效的專業督導有利於社會工作碩士滿意度的提高。
⑨那麼,目前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導師能否滿足其需要? 為此,我們設置了一組問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時間不足。在導師所帶學生的數量這一問題上,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導師所帶學生數量比較合理,但在導師在與學生定期見面和討論問題方面,被調查者的意見存在很大分歧。由此可見,在實際的社會工作碩士教學中,有些導師能夠定期指導學生,討論其遇到的問題; 而有些導師則不能做到這點。在導師能否為學生提供科研活動機會方面,也因人而異。就導師能夠專業地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工作實務而言,只有 30%的被調查者認為導師做到了這點,有將近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導師並沒有專業的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工作實務; 但是,有一半的學生認為導師能夠和學生很好的互動,說明導師和學生的交流可能很多,關係良好,但在專業性方面可能存在欠缺。
社工教學是考察專業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對社工教學做一個具體的了解,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現有的社會工作教育現狀。因此,我們設置了一組問題,對社工教學考核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學生認為社會工作碩士現有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太完善,學分制不能夠全面考核社會工作碩士,專業社工實務應該作為社會工作碩士考核的重要內容。16. 1% 的被調查者對於學位論文在社會工作碩士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言,很不同意這個觀點,約 60% 的被調查者認為考核方式多樣化有利於社會工作碩士的全面發展,約 40% 的被調查者認為考核方式能夠有效檢驗社會工作碩士所學內容。
社會工作碩士教學現狀量表的CFA 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是對社會調查數據進行的一種統計分析。它測試一個因子與相對應的測度項之間的關係是否符合我們所設計的理論關係。在這一章中,我們用CFA 模型對“社會工作碩士的教學現狀”調查表中的變量與其潛變量之間的關係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
首先,根據驗證需要,我們建構了觀察顯性、觀察變量之間關係的模型圖。【圖1】
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假設模型內共有 41 個變量,觀察變量( 指標變量) 有 16 個,潛在變量有 29 個,外因變量有20 個,內因變量有21 個,21 個外因變量中包16 個測量指標的誤差變量、4 個一階因素的誤差變量及 1 個二階因素構念變量( 培養現狀) ,20 個內因變量包括 16 個測量指標變量、4 個一階因素構念變量。
其次,摘錄模型的各項擬合優度指標如下:【表2-3】
從上面的兩個表格可以看出,大多數適配指標也均達模型可接受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模型整體擬合程度較好,是可供參考的模型。“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目標定位、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實習、社會工作碩士導師指導”這四個初階因素在“培養現狀”高階因素構念的因素負荷值分別0. 726,0. 935,0. 736,0. 787。
從上面的模型結果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首先,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的基本適配指標大多數都達到檢驗標準,表示估計結果的基本適配指標良好,沒有違反模型辨認規則。其次,“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目標定位、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實習、社會工作碩士導師指導”這四個初階因素在“培養現狀”高階因素構念的因素負荷量非常理想,其中“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的因素負荷量最大。
中國社會工作碩士教學改革緣何任重而道遠: 社會工作碩士教學之現狀與困境探析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在社工培養目標定位方面,被調查者總體上對培養目標定位的認知評價並不高,他們對社工培養目標定位的認同度和不認同度基本持平。
這說明,當前的社工培養的目標定位並沒有達到學生內心的認可度,高校的目標定位是否應該作相應的調整?在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的認知方面,被調查者總體上對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的認知和評價不高,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現有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現有課程設置形式不能夠滿足學生知識獲取的需要,同時也不符合我們社會實際的需要,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課程的選擇空間有限,不能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課程設置的本土化有利於內地社會工作碩士的培養。從對社會工作碩士培養專業教材的認知來看,大部分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工作專業教材的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實務教材也存在不太專業的問題,這嚴重製約了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碩士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無法滿足我國實際社會需要,教材與現實的脫節,理論與實務的不銜接等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課堂教學是碩士階段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傳道、授業、解惑”,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增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的發展。可是當前的社工培養課程和教材均不符合學生的期望。教材的編寫者和課程的設置者是否應該尊重和接納學生的想法,編寫出、設置出更接“地氣”的教材和課程?
在對教學內容的認知方面,目前大部分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注重理論和實務並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限於課堂教學,應結合未來社會工作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來進行。同時,由於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對象的要求日益複雜化,社會工作專業碩士教學應該讓學生跨學科學習全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針對社會中出現的不同問題進行應對和處理。同時,要積極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在社會工作的實踐中,常常會遇到機構目標與案主利益不符合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過分強調減少風險和保證責任就會引起社會工作專業被官僚機構所控制,容易受到誤導,這也常常是社會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
⑩在對專業教師的認知方面來看,老師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傳授能力也受到學生的認可,但是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普遍理論水平比較高,實務水平不足,因此會影響社會工作教學水平。社工專業的教師多出於政治學、社會學等鄰近專業,非社工類科班出身。雖然多樣化的背景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體驗,豐富學生的認知。但是從專業角度講,教師的非專業教育背景,不能滿足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學習,專業碩士的教師資源存在很大的問題。從對導師的認知來看,不同的被調查者對導師的認知存在不同的看法,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可能要因人而異。從上面的調查來看,導師和學生能夠進行良好的互動,但是在具體指導學生的時間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專業的指導方面,可能由於專業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指導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進行實務的學習。導師是研究生階段學生的啟蒙者。一個優秀的導師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上的增長,更為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在專業知識和道德實踐上進行更為勇敢的創新與突破。當前中國的社工教學仍然處在開闢疆土的階段,需要更多更優質的教師,帶領學生奮勇前進。
在從對社工教學考核的認知方面來看,現有的社會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不太完善,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學分制不能夠全面的考核社會工作碩士的能力,作為一門實務型專業,專業實務能力應該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學位論文在社會工作碩士考核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否應該占據重要地位,不同的調查者有不同的看法。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並沒有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對自己的社工能力的認知比較低,社會工作教育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和傳統的人文科學以及其他社科類學科不同,社工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它需要面對不斷發生變化的社會情境及出現問題的人們,為增進公眾福利和促進社會正義而發揮作用。PIE 的理論視角決定了社工教學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考察,而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這樣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夠。
從基於實證數據的 CFA 二階模型結果數據來看,可以發現測量變量在初階因素的因素負荷量、初階因素在高階因素構念的因素負荷量均非常理想。在“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目標定位、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的專業實習、社會工作碩士導師指導”四個項目中,“高校社會工作碩士培養課程設置”的因素負荷量為0.935 較其他三項更為顯著。這說明了目前國內社工培養現狀主要是由社會工作碩士課程設置所決定的。課程設置的問題成為當前中國內地社會工作培養現狀中困境與問題的主要原因。
中國社會工作碩士教學改革方向探析與展望通過實證調查和 CFA 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我們發現當前中國內地社會工作教學方面存在模式粗放、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形式和內容不接“地氣”等方面的問題,目標定位並不符合學生內心的期望,重理論輕實踐的本末倒置等問題,成為阻礙社會工作教育乃至社會工作體系發展的嚴重桎梏。面對這樣問題,中國社會工作碩士教學改革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筆者嘗試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改革方向的建議,期望可以為內地社工碩士教學改革盡綿薄之力。
首要的改革方向即是課程設置本土化與考核方式多樣化。從 CFA 模型數據來看,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不接地氣、不合學生期望,成為阻礙中國當前社會工作教學進步的核心問題。因此,首先的改革即是針對課程設置的改革。在尊重和吸取國際教學經驗和規律的同時,當前社工教學要更注重探討和關注當下的需求。“當下性”是社工課程設置的重要方向,當下包括面對處境的當下和學生當下的需求。社會工作的培訓教學要適應當地傳統文化的社會變遷和社會問題。
我國社工教學起步較晚,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看,基本上學習的都是西方的社會工作理論,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實際,嚴重影響學生專業素質的養成。
西方許多學者對中國現有政治體制下的社會工作產生和運作表示懷疑,尤其是現有的社會工作專業化程度。
一個學科的專業化程度由相應的理論構成,而且課程設置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源泉,教學內容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社會工作的知識來源一般由引進和本土發展兩個來源渠道。
立足於我國國情、內涵豐富、新穎的課程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知識源泉,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前提保障。因而,研究和探討如何科學、有效地設置本土化的社會工作碩士的課程,是我國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加強對我國社會工作倫理文化的學習,把握中國的國情和社會工作方式,發掘有利於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理論體系。基於本土化的理論,在課程的設置上,應注重創新,傾聽學生的聲音,圍繞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來安排課程。只有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設置,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才能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收穫,學生與老師之間保持更好的互動性,在課程設計方面體現過程和結果的“民主效應”。
中國傳統的考核方式是考試,側重記憶內容的考察而忽視能力,不能發揮考試的引導作用,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由於服務對象的多樣性,特殊性和複雜性,社會工作碩士也應該具備應對不同服務對象,不同社會問題的能力,這就決定了社會工作碩士的教育內容必須是寬泛的,而不是單一的。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是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需要掌握專業的知識運用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以課程和教材為考察內容,無法測試出學生的真實能力,也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培養,需要創新考核方式,建設素質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考核中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考核,打破死記硬背的考核方式,調動學生技能操作練習的積極性,引導督促學生既掌握紮實的理論,又掌握專業技能,促進自身成為高素質人才。
其二是社工碩士培養中的能力建設與批判視角。在社會工作教育中,專業的使命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有困難的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所有人的社會福利事業,改善社會條件,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促進有利於人們生活的各種正式的經濟、文化、社會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能力建設旨在促進每個人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選擇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做自己行動和學習的主人。教育者和學生的溝通,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定位自己、發現自己。在具體的實踐中,教育者重點在於帶動學生思考體會,擔當協調、引領的角色,褒揚學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解讀社會的能力,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和現象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能力,並願意通過自己的所學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願意為整個社會福祉的改善提高盡最大的努力。
能力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循環的過程,要貫穿於社會工作教學始終,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現實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背後的各種需要。
批判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批判教學觀念的體現,批判教學在宏觀上是為了使社會更加民主,在微觀上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成為獨立的個體,更加具有批判意識和反思視角。
批判教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與老師建立平等的關係,促進雙方的溝通學習,實現學習者的個人賦權,另一方面在於與老師的互動過程中,學生敢於嘗試打破常規,敢於挑戰傳統,老師並不是唯一的正確的標準,雙方在對話中相互溝通,相互理解,不但可以深化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增強其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認同,也可以教學相長,充分發揮雙方的潛能和優勢。
其三是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誠如上文所指出的那般,當前我國社工教師的師資無法滿足社工教學的要求。
一方面,當前高校和有關教學部分應該鼓勵和吸引西方社工教師到中國高校任教。畢竟,西方國家的社工教學時間更為久遠,其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我國社工這樣一個剛開始的階段,顯得十分寶貴和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國社工教學中也要注重培養自身的人才。在當前,社工專業在本科階段的普及率並不高,社工還沒有成為當前本科學習中一個常態化的專業,這直接制約高質量的、有科班背景的社工人才的輸送。一個不通暢的人才輸送體系,是無法完成社工教學方面的要求的。所以,在師資力量方面,需要“廣挖牆,深積糧”,從基層工作著手,厚積而薄發。
最後是努力尋求內地社工碩士的優質化培養目標。
目前,全國 258 所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本科專業,60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每年畢業學生近 2 萬人。同時,通過職業水平考試,產生了 5萬多名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一方面,年年社會工作碩士都在不斷擴招,在短短的兩年里,連續 2 次批准碩士學位授權點使得具有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院校總數達到 58 所。但另一方面,與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的擴張配套的就業機制、崗位設置卻並沒有發展完善起來。
目前,社會工作專業作為一門職業無法很好地在社會市場機制中尋得應有的職業、事業地位,受到了社會的“冷淡”。人才使用是社會工作人才開發的終極目標,因而社會工作人才使用機制的建設是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要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使用機制,首先要促進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的發展,積極開發和設置社會工作崗位,發展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通過提高社會工作碩士的積極性,從而有助於職業化的實現。與此同時,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的發展還需要轉變政府職能,改變傳統的政府作為唯一的權力中心,發揮社會組織對公共管理的積極作用。政府職能的轉變,需要大量的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參與到公共服務的提供中來,從而需要一定數量的專門的社會工作人才,以提高專業化社會工作水平。
社會工作教育雖然對社會工作行業的發展具有超前性,但是也要與實際情況相符合,不能盲目擴張社會工作培養院校,應該改變當前大規模的培養模式,轉向培養高質量的有能力的社會工作人才,通過督導機制的完善、能力建設培養模式的實施以及做好專業的市場和職業細分,來努力提高社會工作教育的質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