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高層次人才海外流失的教育學反思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中國高層次人才海外流失的教育學反思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全球勞動力市場的興盛。世界銀行報告稱:一個正在擴展中的面向高級人力資本的全球勞動力市場的存在是個不爭的事實,它帶來了專業技能在全球範圍的流通……① 中國無疑在促進世界人才流動的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定義,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本文要探討的正是綱要中描述的較高素質的人才,他們具備以下兩個共性:(1)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並得到了教育系統的相關認證;(2)擁有較多的社會優勢資源。顯而易見,如此高素質人才在全球勞動力市場中占優勢,也是我國人才外流的主要損失對象。
  教育部統計,我國1978~2006年共派出留學總人數為90.3萬人,學成回國人數為22.2萬。其中,2006年派出留學人員13.4萬,有4.2萬人學成回國。回流人數遠遠少於派出人數,這就是人才海外流失的力證。
  當然,短期、少量的人才外流在一個開放的國家和市場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取的、合理的;但長期、大量的人才外流卻形成了一種顛倒的技術轉讓。平等的人才流動本應是雙向的人才交流過程。但是我國與已開發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存在不小差距,使得本應公平的互動過程變成了單向的人才輸出,給我國人力資源造成了巨大損失。
  一 人才流失帶來的負面影響
  1.教育損失
  根據舒爾茨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是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人力資本投資=基礎教育投資+高等教育投資+在職培訓投資+人員遷移投資+衛生保健投資+經濟信息投資。
  貝克爾也提出相似的人力資本計算公式:K=X+Y+Z+C。公式中:人力資本投資成本K,包括教育的直接成本X(由正規教育和在職培訓教育投資構成);受教育者在讀期間所放棄的工作收入,即教育的間接成本-Y;保持健康所花費成本Z;流動和搜集就業信息的成本C。
  以上公式在計算人力資本時都主要涉及教育資本、知識與技術資本、健康資本、遷移與流動資本。其中教育資本是指用於教育的費用,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有學者認為教育資本又可稱為能力資本,② 它是構成人力資本的最基本要素。
  知識與技術資本包括舒爾茨公式中的在職培訓投資和貝克爾公式中的教育直接成本的一部分。它是專業教育、技術教育和培訓的費用,是人力資本構成的核心要素。
  遷移與流動資本,是指用於國內勞動者流動和國際人才流動的費用,其實質是一種資源配置資本。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投資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一種生產性投資。要提高人口質量首先要加大教育投資。教育投資收益率應高於物質投資的收益率,據計量,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為25%~35%。
  可見,教育投資對人力資本的構成起著重要作用。教育投資的直接產品是人才,人才數量、質量和結構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教育投資的收益。儘管人力資本理論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它以計量的方式明確地告訴我們教育投資的重要作用,並提出全資本的概念,有其合理性。目前,它也是各國教育系統擬訂教育發展計劃時必須借鑑和考量的理論。
  在我國,一般來說,從小學到初中九年制義務教育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費用都由國家供給,只有高中和大學本科實行收費制。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對一些特定專業、特定群體給予直接或間接的財政扶持。可見,我國人才培養的相當一部分成本還是由國家承擔的。
  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00年的一項統計,在美國各研究生院學習的理工科學生中大約25%來自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這些學生絕大部分在其祖國接受了基礎教育並取得了相應學位。這意味著,為他們的基礎教育買單的是其來源國,而不是僱主國。但僱主國卻憑藉多方面的相對優勢坐享其成。中國無疑是為美國這樣的國家輸送高級人才的主要國家之一。這批人才的高素質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來源國享受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投資大大高於普通勞動力。因此,高素質人才流失于海外,直接導致國家教育投資失去回報。這種損失是造成我國教育投資收益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2.國家國際競爭力問題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所創立的關於國家競爭力的評價指標有八大要素,分別是:國家經濟實力、企業管理競爭力、科技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國民素質競爭力、國際化競爭力、政府管理競爭力和金融體系競爭力。每個要素又包括若干指標。據其2001年的調查(該年共有47個國家參評),我國文盲率為第44位,熟練勞動力的已獲得性排名居第44位,大學教育對競爭性經濟的滿足程度居第42位,合格工程師在勞動力市場的已獲得性占第47位。而人才外流居第40位。③ 可以看出,我國在人才資源極其緊缺的情況下,卻存在著嚴重的人才外流現象,直接降低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儘管我國教育已取得長足進步,並為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從2006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22%,而參與IMD評選的53個國家的平均水平為54.5%。④ 高等教育是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孵化地,而我國高等教育存在兩個硬傷:(1)我國高等教育的落後,難以培養出滿足國家和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2)本就數量不足的高素質人才不斷地外流。這必然導致國內人才入不敷出的難題。再從人才結構上看,人才流失也對中國的人才結構產生了不良影響。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