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改革大學語文教與學的策略和途徑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大學語文是面向高中畢業後繼續深造的大學生的課程,但長期以來究竟如何定位,如何處理與中學語文的銜接和提高的關係,應該持怎樣的教學宗旨,確定怎樣的課程標準,採取怎樣的教學法,一直困擾著大學語文教育界。對此,本文嘗試做一些新的探索。
一、大學語文的本質追求
從學科來說,語文是一個以研究語言表達為本體的涉及言語、文字、文章、文學及文化的綜合體系,是一門研究語言表達藝術規律和語用能力原理的學問。從課程來說,語文是一個以文本和言語案例為要件,以探尋如何提高語文素養和語用能力為核心,兼習人文文化知識而獲得人文精神陶冶的綜合性教學過程。
1. 大學語文教學實施的是以漢語言文本為本體的母語高等教育
語文素養是一種語言潛質開發與後天母語文化學識共同形成的綜合素養,包括語用過程中所體現的學識、文風、情趣等人格涵養。語言運用能力,指主體規範語感的積累而形成的語言模因在實踐中的良好表現。中小學語文通過一定時間和數量的聽說讀寫的教學與實踐,培養了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大學語文是在中學語文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母語教育,須通過督導學生閱讀經典和學習語言文化,以獲得更豐富和高雅的人文精神的薰陶; 要促使每一位學生能夠準確使用母語,對未達標的學生起到補課的作用; 更要努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努力達到優雅使用母語的境界,這是大學語文的基本定位和教學追求。
語言促進人認知的發展,而人認知的發展決定著人語言的進步。洪堡特說: “人是通過自生的語言並且使用語言去認知和把握世界的。語言的生成,包括具體語言的相互產生或匯合,是一個決定著人類精神發展過程的最重要的事實。”
①語言的掌握和運用,使人提升認知的深度和高度;語言也使得前人的智慧和精神代代傳承,生生不息。人通過語言創造了多維的意義的世界,也獲得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語言對於人類和人的個體發展與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不但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人的生存空間和創造能力。作為母語高等教育核心課程的大學語文,就是在這樣的文化關係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價值。一個民族的興盛與其語言文字的興盛密切相關; 一個人的心智發展也離不開語言的發展。索緒爾認為 “思想表達離開了詞,只能是一團模糊不清的沒有定型的渾然之物。”
②語言模塑心智思維模式,思維反構語言心智模因。正如馬克思所說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這裡的語言主要指母語。伽達默爾強調: “一般說來,語言能力只能藉助自己的母語才能達到。”
③母語是積澱心智和文化血脈的基因。學習母語就是接受華夏文明的滋潤; 母語能力越強學習其他科學知識的效率越高。哈佛前校長德雷克·博克認為: “所有本科生都應該首先提高表達能力,特別是精確而優美的書面表達能力,其次是清晰而有說服力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們很難找到其他哪門大學課程能像口頭和書面表達課程那樣,讓如此多的本科生終生受益。”
④漢語文字是從象形文字出發,構成的一種富有藝術性的字符系統。索緒爾認為,對漢人來說口說的詞和表意的文字都是觀念符號。在中國人看來,文字似乎是第二語言。
⑤漢字不但是形音義兼備的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文字之一,而且是一種具有概念意義的益智的語言文字。語言是構成思維的器官。智力活動本身必須與語音建立聯繫,否則表象不能上升為概念,思維也就無法明確而順利地進行。因而,智力活動與語言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⑥所以,學習和使用漢語,不但要學好用好言語,還要學好用好具有“概念標誌”價值的漢字,能夠寫出規範的文章。《文心雕龍·章句》說: “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要立足於經典文本,從語和文 ( 字) 兩方面下工夫。不但要幫助青年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審美閱讀能力,而且還要在精確而優雅地使用母語能力方面多做有效的訓練,以提高大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正是語文教育與哲學、歷史、思品等課程不同的價值之所在。
2. 大學語文課程是以人文文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人文教育核心課程
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文化大體可分為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教育與科學文化教育兩者應該交融互補,缺一不可。
傳承人文文化知識的載體主要是文、史、哲、藝、宗教等方面的著述,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集中在人文文本教學中,所以是有效落實人文教育的最佳平台。
語文課程內容最大限度的容納了中國優秀文化知識,而且主要以文學的手段承載和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品。
作為生命工具的語文,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構成,是文化的存在。因此,朱自清說: “大學國文不僅是一種語文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訓練。”大學生只有熟悉或掌握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才會真正從靈魂深處熱愛祖國,才會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
大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督導學生讀書和語用訓練。語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民族的語言就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語言的體現,二者的密切程度超過了世人的任何想像。
⑦大學語文教學教材精選的文本都是歷代文化精英心血的結晶,集中了中國歷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精髓,通過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閱歷,激發民族豪情,提升生命的感悟。讀書的過程就是使閱讀者經歷一番文化濡化的過程,足以改變人的氣質。學習語文,就是思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閱讀體悟,獲得人性教化,培植審美情操,凈化道德心靈,提升人文品位。大學語文教學有利於智慧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育本質上是語言藝術教育,涉及豐富的藝術想像,滲透著豐富的直覺思維、藝術聯想和靈感妙悟,是啟迪創新智慧的最好媒介。一個人通過語文學習,與民族的、自然的、審美的、感情的和理性的東西構成觸突網絡,形成文理通融的思維模式,從而育成健全的人格; 只有滿懷創新激情和想像靈氣的生命體,才能成為有創新智慧的生靈。
二、改革大學語文教與學的策略和途徑
面對經過新課標語文教育的有更高期待的大學生,大學語文不能止於美文欣賞和文學史知識的介紹,而必須指導研讀經典,著力提升語用能力和人文修養。我們可以用一組關鍵詞來概括大學語文的核心理念和任務: “經典,語感,生命,覺悟。”因此,我們倡導 “言語語用”和 “人文語文”的大語文教育觀,積極進行對話式的研究性教學。
教育理念上,倡導 “冰山理論”。人的言語技巧表現如同冰山浮在面上的部分,真正的能力基於水下部分的龐大的人文積澱和涵養,教師最重要的責任是督導學生積累和歷練,探尋通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教學策略上,堅持 “框架理論”。教學方法上,強調“坎兒井理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選擇幾口經典泉眼抉英探勝,示範方法,沿波討源,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尋找源頭活水。教師責任上,主張 “導遊教練觀”。法朗士揭示文本閱讀的意義時認為,文藝欣賞和批評是靈魂在傑作中的尋幽訪勝或探險。教師的責任只是傳授方法,做好示範和進行指導,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研讀的興趣及其能力。為此,我們主張採用 “經典/美文———專題/ 拓展———教練 / 研討” 的模式進行教學,並落實教學目標。
1. 文化專題研討———貼近生活、生命、心靈,拓寬視野,升華精神
語文教學要著眼於語言藝術文化,力求通過專題的形式梳理出古今中外語言文學和精神文化發展的主要脈絡,為大學生搭建起合理的人文文化知識結構。同時,發揮語文乃人學之特性,闡發力求貼近生活、生命和學生心靈,吸引學生,啟迪學生,使之不斷地感悟,從而獲得身心健康。可以參照 “百家講壇”模式,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評價相關大師、學派、思潮以及語言藝術表現形式,再輔之以多元化的情景問題設計,組織研討,督導踐行體悟,幫助學生拓寬文化視野,汲取語言運用經驗,最終獲得審美藝術的享受和精神品味的提升。
2. 經典文本導讀———精讀中外元典,體悟先賢哲思,啟迪心靈智慧
世界各民族都有一批能經受得起時間考驗、長久不衰的經典。每一部經典都是人類生命歷程的里程碑。特別是上古軸心時代出現的元典巨著,先賢們的哲思經久不衰,至今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他們對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對學問頂禮膜拜的態度,以及對知識含英咀華的方法,都是現代大學生最好的精神營養。芝加哥大學前校長哈欽斯曾質問: “一個沒有讀過世界上任何偉大經典著作的人,怎麼能稱得上是受過教育的人呢?”⑧愛因斯坦也形象的比喻說: “對文學名著、世界名著沒有閱讀、不願欣賞的人,等於高度近視而不戴眼鏡! ”
倡導讀書,導讀經典,是大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也是被許多經驗證明了的提升大學生文化品味的有效方法。
余秋雨認為: “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造,閱讀是鍛造的重要一環。”因此,語文必須加強經典導讀,用經典的思想火花、先賢的智慧啟發學生。
教學過程可以採取 “文化專題”引領 “經典名著”和“精品美文”研讀相結合的方式,薈萃精品,呈現思想,啟迪心智。導讀力求深入淺出,儘可能引錄原著精彩片段進行品評論析,使學生觀斑窺豹; 有時結合作者評傳,活化先賢神采,形象演繹先哲幽思; 介紹一些拓展資料,擴大學生視野,使之觸類旁通; 結合名著和人生設計一些情景問題、比較問題和言語使用問題,激發爭鳴和研討,從而培養學生多維思辨的能力。
3. 督導深思篤行———加強言語實踐,在語境中歷練提高母語運用能力
中國傳統教育向來十分重視 “知行合一”、 “學思互用”。但是,應試教育造成許多學生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嚴重削弱了其創新思維和語用能力的提升。母語語用能力是職業核心能力的基礎能力,應該瞄準職業核心能力市場的需求,做好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的教練工作。我們倡導大學語文 “言語語用”教學觀,就是強調以言語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注重 “語境”的因素,多從社會的角度來對待語言。
恩格斯十分讚美獨立思考的精神,認為思考是人類的智慧,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中學語文強調 “聽說讀寫”,但遺憾的是許多大學生缺乏思想,必然難以做好聽說讀寫。所以,我們更強調 “思”字。大學語文教學的第一要義是要努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心智。常言說 “言為心聲”,“口乃心之門戶”,“心之官則思”。同時,更要勤思、多思、深思,才能為說寫提供資源和動力。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營造具有一定情境氛圍的現場,以 “場”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在每一個專題和導讀之後設計若干富有啟發性的作業題。
題目力求結合現實生活和職場需求,比如要求拓展查閱大量資料,深入探索交流; 或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實踐體悟,總結提升; 或者責成學生進行現實文化策劃活動,引導全程自主操作; 或者有意提出幾種相左之見,讓學生展開論辯; 或者要求學生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撰寫報告等等。
總之,努力幫助學生從自然言語實踐向自覺言語實踐邁進,儘可能多的獲得自覺言語實踐活動的歷練和積澱。
我們提倡對話式研究性教學,但對話不是簡單的提問與回答,關鍵在於要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和提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示範,要能夠督導學生研討未知,交流所得,相互啟發。教師是引導學生對話的導遊和教練,與學生一起在古今中外的語言文化中抉微訪勝。由此,所設研討、演練題目要努力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延伸到課外,通過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等多種渠道,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使學生豐富人生經歷,歷練母語應用能力,真正能夠在自主歷練中獲得提高。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