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分析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摘要: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如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升勞動育人的實效性,已經成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新時代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從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維度,提出全面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措施,為高校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打造具有「勞動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提供了現實參考。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融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於「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重要論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不斷加強和創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途徑,推進勞動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提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打造具有「勞動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
《教育大辭典》將勞動教育定義為「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使學生獲得工農業生產基本知識和技能」。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對師生具有導向、凝聚、規範、激勵等功能的精神成果,是彰顯辦學特色,展示文化育人格局的重要標誌。校園文化基本可以分為四個層面,即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方向,制度文化是核心,行為文化是載體。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如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勞動教育的功能,著重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推動全方位全過程全面育人格局的逐步形成,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細緻地探索一條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的基本路徑。
二、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的基本路徑
(一)拓寬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推進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高校物質文化包括校園建築、標誌性物品、綠化美化、教學和體育基礎設施、宣傳陣地體系等。高校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是整體校園文化的顯性標誌,是形成全面文化育人格局的基礎條件。學生餐廳和公寓、報刊欄、田徑運動場、體育館、圖書館、夏日長廊、景觀湖、映雪園、創業園、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建築景觀,為校園文化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勞動教育要因地制宜,結合學校現有的物質文化景觀、眾創空間、綜合實踐基地,推出一批有思想、有質量、有特色、有影響、互動性強的實踐育人活動。要以培養勞動情感、掌握勞動技能、發展勞動素養為核心追求,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既要注重用勞動理論和勞動實踐培養和教育當代大學生,也要注重勞動價值觀的塑造,充分發揮勞動在通才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大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實踐場所和配套齊全的設施設備。
(二)深化勞動教育科學研究,推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高校精神文化包括學校辦學定位、發展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專業定位、辦學宗旨、辦學特色、校訓、工作作風等。高校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是校園文化的隱性標誌,是實現高校高水平發展的價值導向。高校要規範勞動教育課程管理辦法,建設符合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有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勞動教育實踐中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要積極發揮學校勞動教育教研中心作用,把准勞動教育價值取向,深入研究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實踐育人機制,可以通過第二課堂開展具有勞動育人功能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成立勞動技能興趣小組、舉行勞動者故事分享會,圍繞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組織學生開展微博超話討論,開展新時期解讀「勞動法」的主題沙龍活動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觀的實證調研,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逐步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加強高校新媒體平台建設,做實做好全校師生勞動權益輿情分析和應對工作。加強高校輔導員和團學幹部的培養,積極引導和鼓勵他們在校園文化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研究,通過自我探究、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校園文化建設成果。
(三)完善勞動教育支撐保障機制,推進校園制度文化建設高校制度文化包括黨政系統、教學科研、文化生產、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實訓實驗、財務管理、後勤服務、安全保衛等一整套科學嚴謹、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高校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機制,是實現校園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高校要根據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規範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制定評價標準流程,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制度,不斷優化創新師徒制人才培養機制,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明星教師崗等,聘請相關行業專家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高校要健全勞動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加快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及時補充勞動教育器材。高校要多方面強化安全保障,建立勞動教育教研中心、宣傳部、教務處、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處、團委、各學院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安全保障體系,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不斷提升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水平。
(四)創新「知行合一」的育人思路,推進校園行為文化建設高校行為文化包括校園文化、藝術、體育、思想道德等多方位、多層次文化建設活動方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學生社團,科技競賽、社會實踐等。高校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直接體現,是實現立德樹人總任務的重要載體。高校開展勞動教育要創新「知行合一」的育人思路,既要遵循勞動教育的規律,把握育人導向,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又要在不同領域創新育人思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中「知行合一」的教育形式,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畢業班主題班會教育、創新創業系列講座、青年工作坊、團隊素質拓展、城市生存訓練,引導大學生增強誠實勞動的意識,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精心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感恩意識,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和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結語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探索勞動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關係到文化育人辦學特色的定位與彰顯,關係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關係到大學之道和勞動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終實現。因此,高校應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維度出發,在統一全校師生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共同參與凝心聚力廣泛開展好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徵的勞動教育體系,極力營造全校師生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勞動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為培養服務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
[2]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新內涵與新要求——基於關於勞動的重要論述的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
[3]徐海嬌.勞動教育的價值危機及其出路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
[4]孟國忠.高校勞動教育價值實現的機理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
[5]劉瑤瑤.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9.
[6]趙凌雲.大學勞動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實踐路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
[7]盧繼富.論大學勞動教育價值的實現[J].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20.
[8]陳情嬌.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辨析及價值意蘊探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
作者:卜曉東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