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試論氣虛血瘀陰傷是高脂血症的終極病機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病症之一,高脂血症是指:膽固醇(TC)≥6.5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54 mmol/L[1],由於大部分脂質與血漿蛋白結合而運轉全身,故高脂血症常表現為高脂蛋白血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衛生事業的進步,我國疾病譜和致死致殘病種發生了重大變化,45歲以上人群中血脂增高者達57%,60歲以上者17%[2]。
1 高脂血症的主要併發症
高脂血症及其引起的併發症的危險性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廣泛的重視,也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進行廣泛和深入的 研究 和探討。
高脂血症的潛在危險包括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及總死亡率等多種健康結局的評價。
高脂血症分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見於遺傳性脂代謝紊亂性疾病;繼發性多見於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徵、脂肪肝、痛風等症。
2 體內參與脂蛋白代謝的主要因素
載脂蛋白:主要的載脂蛋白有A、B、C、D、E、F等幾十種。A又分為AⅠ、AⅡ、AⅢ、AⅣ等亞組,B又分為B48、B100,C又分為CⅠ、CⅡ、CⅢ亞組。
細胞脂蛋白受體:有LDL受體或apoB、E受體,apoE受體或乳糜微粒殘粒受體,β-VDLD受體或乙醯LDL受體,清道夫受體,HDL和乙醯HDL受體。
脂蛋白代謝中主要的酶:脂蛋白脂酶(LPL)、肝臟三醯甘油酯酶(HL)、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換酶(LCAT)、脂質轉運蛋白(LTP)或稱膽固醇酯轉運蛋白(CETP)。
3 中醫古籍中關於高脂血症的描述
中醫雖無「高脂血症」這一病名,但與其相關的論述並不少見。《靈樞-衛氣失常》中曾把肥人分為脂人、膏人、肉人。《靈樞》曰:「脂者,其血清,氣滑少」。
《靈樞-血絡論》曰:「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其中「其血黑以濁」形象地說明了氣血津液代謝失調,導致痰瘀膠結於血脈之中的狀況,與 現代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概念非常相近。
《生氣通天論》中提出:「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提出了飲食不節,味過甘肥,損傷脾腎功能, 影響 肝膽疏泄,以致精汁不能泌輸,而轉化為痰濁,這與現代醫學提出的高脂高糖飲食和脂代謝紊亂的病因學說是基本一致的。
《證治準繩-蓄血》首論污血:「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湯本求真》中亦有「污穢之血」之雲。後人將污血定義為瘀血、蓄血,指水谷不化之痰濕、過盛入脈之濁氣及瘀滯之血在脈中結聚而成,並不單指瘀血,亦含有脂質代謝紊亂的病理產物。
《素問-通評虛實論》說:「消癉、仆擊、偏桔……肥貴人則膏梁之疾也。顧松園《醫鏡》載:「消痹、撲擊、偏枯痿厥、氣逆喘滿,肥貴人之膏梁之疾。」
4 高脂血症的中醫病機
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 文獻 檢索中心[3]歸納、整理90年代以來中醫藥防治高脂血症的65篇文章,把其基本病機概括為痰濁凝聚注入血脈;脾失健運,腎精虧虛是導致痰瘀形成高脂血症的內在原因;嗜食肥甘厚味是化生痰濁,促成高脂血症的外在條件;痰瘀互結,沉積血府,脈道失柔是高脂血症 發展 為心腦血管疾病和機體衰老的必然轉歸。
丁氏等[4]認為高脂血症的病機主要與肝、脾、腎有關;主要病位在血脈;病灶為本虛標實,其本為肝、脾、腎三髒的虛弱,其標為痰濁、瘀血內生;誘因為飲食不節,起居失常,情緒失暢等。
5 高脂血症的終極病機是氣虛陰傷血瘀
高脂血症主要與肝、脾、腎三髒有關,病性為本虛標實。 治療 上有理脾、疏肝、益氣、化痰、利濕、祛瘀、溫補脾腎、滋補肝腎等法。本病中後期出現氣虛、血瘀、陰傷共同存在的情形居多。
但通過大量文獻檢索,很少能發現系統闡釋氣虛、陰傷、血瘀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及三者聯合引起高脂血症的病機。同時也很少闡明益氣、養陰、活血三法同用治療高脂血症的原理。以下探討高脂血症的病機殊途同歸於氣虛陰傷血瘀。
5.1 血瘀 《諸病源候論·諸痰候》指出:「諸痰者,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積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
《明醫雜著》言:「津液者,血之系,行乎脈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濁氣滯則凝聚而為痰。」
本病的病位在血脈,而兼及其他臟腑。高脂血症多為痰、濁、瘀阻於脈絡而成。痰瘀互結,沉積血府,脈道失柔是高脂血症演變為心腦血管疾患的必然轉歸。淡濁膏脂伏於脈道,積久不去,妨礙氣機,血行不暢,滯而為瘀,痰濁瘀血混結為患。
5.2 氣虛 王清任《醫林改錯》言:「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而留瘀。」周學海《讀醫隨筆》亦謂:「氣虛不足以推血,則血必有瘀。」瘀血內停,亦能生痰致高脂血症。心主血脈,傳輸油脂,心氣虛,則傳輸不利,脂凝血脈。
西醫學認為造成血管內血流不暢或停滯的主要原因有三:即心臟性、血管性、血液性。中醫學認為心氣不足,推動無力,胸陽不振,心脈攣急造成高脂血症的原理與之非常相似。痰、瘀、脂質膠著心脈形成心臟疾患是高脂血症影響心脈的重要因素。
《景岳全書》謂:「人之多痰,悉由中虛使然」。《證治匯補》言:「脾虛不分清濁,停留津液而痰生。」
吳氏[5]認為高脂血症中醫症狀積分以乏力最高,提示該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著脾氣虛弱的病理表現。
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機是脾氣虛弱、濕濁內蘊,因而健脾除濕泄濁應貫穿於高脂血症治療的始終。脾虛失運可化生痰濁,痰濁中阻又可使脾失健運,形成脾虛與痰濁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導致痰濁脂質不斷凝聚,血脂增高。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