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文化認同下城市精神對文化產業的作用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如果不解決認同的問題,文化之路就不可能走得太遠。而民族文化背後的精神力量是文化得以繼承發展的支撐動力,這種精神是得到各族同胞廣泛認同的。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須重視精神的作用,探求資源背後的文化精神,即那些經過歷史或實踐檢驗的最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得到城市歷代人民廣泛認同的精神,只有強有力的城市精神認同,才能打造出最能彰顯城市文化的品牌,讓文化產業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進步。從認同性上講,建立在深層次認同之上的文化認同具有廣泛的影響,能有力地推動現實世界向未來的發展。城市精神與文化產業之間是彼此依存的關係,文化產業的發展能使城市精神更為形象具體地呈現出來,城市精神也以其凝聚性的精神力量成為產業發展的指路燈。從各國文化產業的具體實踐中可以看出,凡是城市精神表現十分突出的城市,一般來說文化產業也較為發達,因此,加強文化認同感、塑造城市精神的作用不容小覷。
一、文化的認同
文化的功能就包括認同功能,文化是社會式民族分野的標誌。認同會產生連接和契合,將單個發展推向整體發展。而之所以能產生認同,就在於認同紮根在人的心理和文化狀態中。這裡所強調的在文化狀態中的認同,是基於文化認同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和巨大影響力,不再局限於詞的表面意思。舉例而言,對一位藝術家的認同,如果只是個體認同,那麼會局限於對這位藝術家本人的欣賞、對他的作品的認可,但上升到文化認同,就會對他所代表的某個流派或是某種主義表示認同,一個時期內又必然會有政治、經濟、藝術等層次的架構,據此,參與到文化形成里的部分都將被作為認同的對象。因此,基於文化的深層次認同可以使包含文化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邁向一個更廣闊的未來,這種文化的認同是有邏輯可循的共識、是已得到廣泛凝結的精神力量的產物。例如在談到歐洲的文化共性與歐洲一體化之間的關係時,有的研究者就認為歐洲一體化的跨越式發展植根於共有的文化精神追求,成員國各個領域內所達成的共識都來源於最根本的文化認同,包括共同的宗教信仰、思想價值觀念、相似或相近的文化傳統。同理,只有基於深層次文化認同下的城市精神才能真正發揮強有力的指導效應,發展才會更為清晰高質。
二、城市精神與文化產業
城市精神不是某個人提出來的,更不是某個特定活動的統一口號,而是得到一代代民眾普遍認可並傳承下去的東西。這種認可來源於歷代對所處城市的文化認同,他們忠於這種文化,並在共同體的文化認同下不斷將實踐作用於城市發展,最終形成了深入城市骨髓里的精神內核。因此,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特質和屬性的集聚體,任何城市的發展都要遵循文化的發展脈絡和精神價值導向。文化產業不僅具有經濟屬性還具有文化屬性,發展方向要與內在本質相契合。一般來說,文化認同感強、城市精神突出的城市,都有利於塑造鮮明的文化產業。
慕尼黑啤酒節是世界最著名的啤酒節,源於德國啤酒的文化及其發展。啤酒文化塑造了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作為世界上啤酒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德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釀造工藝,早在公元前325年就有日耳曼人飲用啤酒的記載,公元4世紀以後,日耳曼人利用黑麥和大麥釀造出了最初的德國啤酒,到了查理大帝時期,各地出現了由領主和僧侶建造的啤酒工廠。19世紀以後,逐漸確定了它在世界啤酒釀造領域不可動搖的地位。在一代代的薰陶下,啤酒文化逐漸滲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德國甚至有這樣的諺語,大意是:「不會喝啤酒的人什麼也都不會喝。」啤酒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強,啤酒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象徵品,形成了一種崇尚啤酒的精神。這種文化傳統和文化認同也吸引著世界眾多認同啤酒文化的人,因為啤酒而衍生出來的經濟效益成為德國經濟中重要的一環,世界上最著名的民間狂歡節——慕尼黑啤酒節,每年都會吸引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德國在用啤酒精神做大啤酒經濟的同時,也利用各種盛大的節慶將德國文化整合在其中,包括完整保留了的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這種發展根源於文化,一是德國對悠久的啤酒文化的繼承發揚,二是由於德國人民、民族乃至整個國家對啤酒文化的深層次認同,啤酒上升到國家形象的精神層面,自然就使得與啤酒相關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了正確的輸送軌道和發展平台,在啤酒文化下,德國和德國文化給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維也納作為「音樂之都」久負盛名,其音樂文化理念也得到很好地繼承並有深刻的文化認同,音樂和當地的城市生活融合成不可分割的一體。那裡的房檐、門牌路標和交通工具都仿佛掛滿了音符,即使不懂當地語言,也如置身在音樂的世界,圍繞城市精神發展的諸如薩爾茨堡音樂表演讓音樂魅力傳達向了更遠的世界;再如,蘇格蘭的愛丁堡被稱為「世界文學城市」,圍繞著燦爛的文學遺產和藝術資本,整個城市沿著文學路線,舉辦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國際圖書節、爵士樂節和多元文化節等活動。這些城市都將文化產業發展與精神氣質掛鈎,在利用產業賺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文化遺產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認同感顯著提高。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持續推進,各個城市都積極響應,整合城市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如圍繞盛唐文化發展大唐芙蓉園的古城西安,圍繞現代都市文化發展休閒文化產業的上海。再如三亞,城市標語是「美麗三亞,浪漫天涯」,城市精神的凝練建立在對海南文化的深刻認同上。作為「東方夏威夷」,三亞緊緊圍繞山、海、河為特點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以美麗經濟為特色的文化產業,成為聞名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近年來,三亞城市建設不斷融入文化元素,沿著美麗的思路走,舉辦與美有關的各類大賽。它們都把城市精神落到了實處,把文化和經濟協同發展並與城市緊密結合在一起。
因此,城市精神必須是一種深層次的對城市文化的挖掘和認同,不是簡單的設想未來走向,否則,發展就會是雷同化的。但可以明顯地發現,很多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並沒有從自身的文化特質著手,如南京的「開放文明、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杭州的「精緻和諧,大氣開放」,都擁有豐厚的城市文化,但卻並沒有提出有廣泛文化認同的城市精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雷同口號讓人們無法將城市與某個特徵彼此對應,這就極其容易導致雖然有文化,卻在後續的產業發展中出現模糊不清甚至偏離軌道的現象,就比如提到大連,足球發展得很好,擁有好幾支實力強勁的中超和中甲球隊,相當於這個城市的名片,然而大連提出的城市精神是「浪漫之都,時尚之城」,偏離原有特色,卻在時尚的發展上也沒有形成完整產業鏈。所以,城市精神不能是空洞的口號,依靠城市精神為領導的文化產業發展也不能是簡單地淺層次紙上談兵,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要認識到文化認同的重要性,只有文化認同,才能凝聚共識,才能協同一心,才能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
作者:王齊玥 單位: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相關推薦